私校退場潮/「失」校生 學分重修 補助也跳票

全台首件私校退场成功活化,落脚原台湾首府大学的南市第三市政中心8月底揭牌,易名为曾文市政愿景园区。记者谢进盛/摄影

少子化冲击高教现场,我国私立大专院校二○一四年掀起退场潮,根据统计,十年来已有十五家私校退场、二家核定停办,但对高教冲击仍未停止。我国首家因停办的高凤数位内容学院,时任代理校长谢捷晃断言,生源持续减少,大学停办浪潮还没到谷底。

谢捷晃说,去年我国出生数只剩十三万五千多人,若排名在前的院校不减招,多数私校面临倒闭风险,国立大学难逃厄运,顶尖大学也将平庸化;每所大学资产规模少则十亿、多则百亿,高教院校持续关门,也是浪费国家资源。

我国高教走过广设大学年代,加上专科学校升格,最高峰时全国有上百所大学、四十九所学院、十五所专科,大专院校总数达一六四校;后来受少子化冲击,大专院校为求生存,纷纷转型、合并或退场。

二○一四年位于屏东县长治乡的高凤数位内容学院,当时校内还有六百多名学生,因为负债而停办,这是国内第一所宣布退场的大专院校,同年位于屏东县麟洛乡的永达技术学院宣布停办,揭开国内私校退场潮。

根据统计,十年来台湾有十七所私立大专院校退场或核定停办,退场学校分布各地,但主要集中在中南部地区。教育部今年勒令多校退场,一一三学年度再添二校,分别为主动报请停办的大汉技术学院,以及将与台湾科大合并的华夏科技大学。

学者分析,退场学校多为私立技职院校,有十年内的新学校,也有创校一甲子老牌院校,停办的十七家中,十四家都是专科起家,后来升格为大专院校,甚至改制为科技大学,不敌少子化招生亮红灯,爆发财务危机而退场。

不过,部分退场私校传出「黑历史」,彰化员林中州科技大学,把乌干达外籍生当「血汗学工」,舆论哗然,加上教学品质下滑,创校五十八年后也画下句点。

私校退场冲击校内师生,教育部统计,十年来已正式停办的十五校中,共有八千六百多名学生受影响,虽转介同性质科技就读,但退学率偏高,学生多因工作或经济因素休学,新环境适应也成问题。

原本就读云林斗六环球科大的杨东锠,被安置到嘉义民雄的吴凤科大。他回顾说,当初教育部承诺补助宿舍与交通费,学分也可折抵,但后来住宿费得自付,学分也得重修,不知道还有哪间学校会倒,但希望能安置好学生。

有授课卅年的退场教授感叹,学校猝不及防宣布停办,学生无法安稳在原校毕业,让他痛心又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