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F、PA防曬指標是什麼?指數越高越防曬?視「紫外線類型」而定!

许多人在面对防晒产品上标示的SPF或PA等防晒指标时,不仅不清楚防晒指标的意涵,还经常会认为防晒系数愈高,就能有较好的防晒效果。 图/freepik

炎炎夏日,出门前如果没有涂抹防晒乳或做好防晒措施,很容易就会晒黑,甚至出现晒伤的情形,但许多人在面对防晒产品标示的SPF或PA等防晒指标时,不仅不清楚防晒指标的意涵,还经常会认为防晒系数愈高,就能有较好的防晒效果。究竟防晒乳上的这些指标代表什么意思?该怎么做才能挑选适合自己的防晒产品?

UVA、UVB、UVC是什么? 揭密紫外线3种波长

由于不同的防晒指标,所阻挡的紫外线类型并不相同,因此在了解常见的防晒指标前,应先认识紫外线这3种类型,以及它们可能对皮肤产生的影响。一般而言,紫外线(Ultraviolet,简称UV)可依波长分成UVA、UVB、UVC,以下分别介绍3者可能对皮肤造成的伤害:

紫外线波长UVA(Ultraviolet A):

UVA为长波紫外线,波长介在320至400nm之间,又可分为UVA1(波长为340至400nm)与UVA2(波长为320至340nm),是这3种类型之中能量最大,对皮肤造成的伤害也最大的类型。

此外,紫外线有将近95%是由UVA所组成,可直接穿过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照射到人体皮肤表面,并穿透至真皮层,甚至到达皮肤基底层,使黑色素制造与光敏感性增加,进而导致皮肤中免疫细胞功能失调,并开始老化。

紫外线波长UVB(Ultraviolet B):

UVB为中波紫外线,波长介在290至320nm之间,约占紫外线的4%,跟UVA一样,可以直接穿过大气层来到地球表面,虽然对皮肤造成的伤害没有UVA来得强,但可以到达表皮层,经皮肤吸收后,对皮肤细胞DNA造成损伤,进而引起角质增生,导致黑色素增加,出现晒红或晒伤的情形。

紫外线波长UVC(Ultraviolet C):

UVC为短波紫外线,波长介在200至290nm,与上述2种紫外线不同的是,UVC穿透大气层的能力较弱,因此它通常会在穿过大气层之前,先被臭氧层吸收,所以几乎不会到达地表,对人类造成影响,且其能量也是这3者之中最小的,所以不太需要担心UVC使皮肤出现晒伤或老化的状况。

3种紫外线波长对皮肤造成的伤害1次搞懂。 图/NOW健康制作

PA、SPF数字代表什么? 防晒标示完全公开

市面上的防晒乳、防晒油等防晒产品当中,可见PA与SPF这2个防晒指标,以下为你介绍这2者意涵与判断标准:

防晒指标SFP(Sun Protection Factor):

SFP意指太阳防护因子,不仅是美国系统的防晒系数,也是防晒产品上常见的标示系统,主要是作为抗UVB防晒能力,而SFP值的测定是检测受试者再涂抹防晒用品前、后的MED值(皮肤最低致红剂量),计算公式为SFP数字乘以10分钟,即等于防晒红的时间。例如在大太阳底下晒红的时间为30分钟,若使用为SFP15的防晒用品,即可延长皮肤晒红的时间约450分钟。

防晒指标PA(Protection Grade of UVA):

PA为日本防晒产品必须标示的防晒指标,主要是指抗UVA防晒能力,PA+表示可以轻度遮断,延迟皮肤晒黑时间至2至4倍,PA++则表示中度遮断,可延长皮肤晒黑时间约4至8倍,而PA+++则表示高度遮断,可延长皮肤晒黑时间长达8倍以上。

防晒乳指标SPF、PA是什么? 图/NOW健康制作

防晒产品如何挑选? 防晒系数愈高愈好?

许多人都会认为防晒产品的系数愈高,防晒的效果就愈好,食药署提醒,民众在购买防晒产品前,应注意防晒系数不是愈高就愈好,数值愈高仅代表延后皮肤晒伤的时间较长而已,并不能保证皮肤不会愈变愈黑。

目前市售的防晒产品SFP数值大多介在15至50之间,而PA值最高可以标示到4个+,亚东医院皮肤科郭怡彣医师表示,以台湾来说,建议民众夏天可选用SFP35、PA++以上的防晒产品;冬天建议可选用SPF20、PA+以上的防晒产品,而平常若要从事整天的户外活动,则建议可选用SPF40、PA+++以上的产品。

至于防晒产品多久该补擦1次,主要是与个人日常的活动类型有关,若为室内静态活动,可以半天以上再补擦;在从事一般活动时,则要记得每隔2至3小时就要补擦1次,才能有效维持防晒效果,而若要进行较为激烈且会大量流汗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或游泳时,建议1至2小时就要补擦1次,并选用有防水功能的防晒产品为佳。

此外,涂抹防晒乳只是辅助而已,若要彻底防晒,建议也应撑阳伞、戴帽、使用太阳眼镜,或者穿着浅色长袖衣物遮阳,加强上述物理性防护,才能加强抵御紫外线侵害。

本文转载自《NOW健康》,原文为:SPF愈高防晒效果愈好?PA是什么? 防晒指标1次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