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溪遇难! 专家告诉你「山洪暴发」前兆

坪林溯溪6日搜救画面。(图/记者孙曜樟翻摄)文/蔡宗翰昨日新北市坪林山区民众溪遇灾,消防局出动上百人次抢救搜索,下午4点过后已陆续寻获3名失踪者,但全部已无生命迹象,还有3人失踪。市长朱立伦稍早至现场了解状况,受访时他转述参与溯溪的员工说法指出,上午11点多开始下雨,但没想到1小时雨势变得这么大,大约12点50分因溪水暴涨,6人遭冲走。听说事前邻长也曾极力劝阻,但民众仍坚持溯溪...这次事件,除了在六月份盛夏增添了一抹哀伤外,我们可以从这次悲剧中学到什么?什么是「豪雨特报」?一般民众似乎比较熟悉「台风警报」,那么这次发布的「豪雨特报」又是什么?其实,有关降雨的预警预报,又分为两种:一、「大雨特报」指预测 24 小时累积雨量大于等于 80 mm,或其中至少有 1 小时雨量达 40 mm以上之降雨现。二、「豪雨特报」又分三级:「豪雨」指预测 24 小时累积雨量大于等于 200 mm,或 3 小时累积雨量达 100 mm,「大豪雨」指预测 24 小时累积雨量大 (等)于 350 mm,「超大豪雨」指预测 24 小时累积雨量大 (等)于 500 mm。总之,遇到这类特报,要特别提防瞬间强降雨、雷击、强阵风河川慎防溪水暴涨、土石流,山区注意坍方落石低洼地区防范淹水,另外强降雨区水平能见度较差,需注意行车安全。单看数字难以想像与比较,我们拿历年重大台风做个比较,以「最大」24小时实际雨量值来看,莫拉克在高雄的最大值是537.5mm,凡那比则是490.5mm。事实上,近年来台风主要担忧防范的也是「雨量」,瞬间大雨、梅雨、西南气流还可能比台风更危险,因为猝不及防,不像台风至少三天前气象局就会密切提醒。▲溪水变色变黄、水中大量残枝树叶山洪爆发前兆。(图/东森新闻)才看水面平静,为何瞬间急湍目击者谈到下雨过后,她到溪水旁边观察,发现溪水很干净、也很平静,在当时并没有任何异状。他走到桥中央发现溪水相当湍急,但水色仍很干净。不过,往上游一看,发现远处有一股黄流滚滚冲过来,并发出像打雷的轰隆音。当他还在确定是否黄流会冲过来的当下,洪水几乎到了桥面,并且立即淹过桥面,前后不到10秒钟,他是用跑的才幸免于难。这个现象叫做「山洪暴发」,容易发生在午后雷阵雨天气极不稳定的山区,若有水域活动,应该把握上午的时段。在下水前看水位及流速正常与否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上游的水量变化你根本看不到,往往一瞬间,洪峰就来到了中下游,而此时根本就已来不及应变。铭传大学马士元教授批评:「这次活动有专业登山社团带队,连这种常识都没有,根本太夸张。」拥有丰富开放水域搜救经验的中华民国红十字会救生教练王艾也痛骂:「怎么会有教练在下雨时带溯溪活动?这根本是可恶!」山洪暴发如何观察与预先应变?再好的救生技巧都胜不过预防!其实,山洪暴发是有征兆并且可预防受灾的,内政部消防署网站也特别提到,在河川、溪流、湖泊戏水时的安全注意事项,简要列举如下:一、不要在已设有「禁止游泳」或「水深危险」等禁止标志之区域戏水、游泳及从事任何水上活动,因为这些地方以前真的死太多人,别再重蹈覆辙。二、不要在水质不清或受污染的溪流中游泳;因为深潭野塘、水埤等处,水质多不佳,深度不明,水底杂物多而属泥沼地,若在该地区玩水,十分容易受伤或陷入泥沼无法自拔而丧命,此时就跟你的泳技没有绝对关系了。三、下雨过后即使天气晴朗,也千万不可下水。尤其看到溪水变色变黄、水中有大量残枝树叶,这是山洪爆发前兆,应立即离水前往高处逃。若原本就在水域嬉戏,遇到大雷雨或地震发生时,必须立刻上岸。 ▲「山洪暴发」容易发生在午后雷阵雨或天气极不稳定的山区。(图/东森新闻)感叹之余,我想到去年苏迪勒台风期间写下的一篇文章。为什么自愿涉险的人负担的责任跟成本永远最低?救灾人员永远要担心自身受伤或是面对司法?而广大社会民众却只能在电视机面前痛骂浪费社会资源?有朋友质疑,这次新北坪林事件是否属意外?难道一遇「大雨特报」,从事任何活动出事都要怪自己吗?我想,绝非遇「大雨特报」,任何活动出事都要怪自己,若今天因视线不佳发生交通意外,大家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如果今天已经发布「大雨特报」(前面提过,近年来台风防的也是豪雨,甚至大雨特报还可能比台风更危险,因为猝不及防),若还有人偏要「飞天(不顾航空班机起降的专业判断)」、「上山(登山)」、「下水(冲浪、戏水、溯溪)」,想用人定胜天(我装备齐全、不会有事、过去也都没事)的思维与大自然抗衡,赌那个机率,我想后果都是家庭的破碎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讽刺的是,台湾这阵子为了历史课纲、政治议题等吵翻天,却对自己生活的台湾自然环境特性一无所知。马士元教授的这句话血淋淋却很实在:「台湾人很怕死,却经常做些不要命的事!」本文作者:蔡宗翰授权提供 (高雄市政府消防局派驻灾害防救办公室)文章来源:I'm蔡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