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疆祖庙大观音亭暨祀典兴济宫 宗教祭祀礼仪文物特展

台疆祖庙观音亭暨祀典兴济宫,对宗教文化之保存推展不遗余力。(图/庙方提供)

记者林悦南市报导

台疆祖庙大观音亭暨祀典兴济宫与成大合办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宗教祭祀礼仪文物特展」,于22日上午10时40分在官厅展出,展场中有多样悠久历史之宗教文物,包括近百年历史「茄苳石榴工法成之神轿、祭祀文物和法器等,显示该亭宫对文物保存之重视。

自明清以来,汉人渡海来台在陌生环境,为了获得心灵上的抚慰,随身携带原乡神像或是香火袋庇佑,在台湾落地生根,进而兴建寺庙奉祀,成为移民的信仰中心。发展至今,让寺庙成为聚落的文化、经济中心,衍然是一座社区的博物馆。

然而早期民众缺乏对文物保存的概念,许多庙宇文物随着寺庙翻修而遗落,甚至不被重视!3、40年前,庙旁的水沟盖一翻起来,可能就是清朝官员或是某位士绅致赠的牌匾!这并不是笑话!如今文物保存观念兴起,寺庙文物的价值广受重视,但文物之清点普查,甚至维护和保存工作,对人力缺乏的庙方而言是一项艰巨的工作和责任。已有多数的寺庙开始重视自己的文物,并愿意和学术或是政府单位合作,对于文物进行普查和委请专业匠师维护。

台疆祖庙大观音亭暨祀典兴济宫借由学术研讨会同时举办文物展,在深具历史意义之官厅内举行。兴济宫被尊为「祀典」官庙,即是清朝官员「朔望拈香 春秋致祭」前端肃仪容、换穿礼服之场所,最深厚的历史意义应是当时台湾知府官员和地方士绅等闻人曾经脚踩的土地,亦代表该亭宫在府城发展脉络中占有相当重要一席之地。

为了这次特展,亭宫将1925年(大正乙丑年),由北势街(今神农街)陈江汉制, 目前还是兴济宫中坛元帅出巡所用之神轿,陈列出来供大众参观。这顶神轿轿体为著名之「茄苳入石榴」工法所制成,历经90多年和历史的薰陶,至今仍可窥得技艺之精美。

「茄苳入石榴」是明清传统技艺,为一种异木材质镶嵌技术,利用色彩对比制造特殊的视觉效果,木头大多选用「茄苳」与「石榴」,用黑色的茄苳当底,镶进白色的石榴加上雕刻,作为衬托家饰花纹,多用于富有人家的桌椅床头及庙宇神明桌,目前会此工法之匠师越来越稀少。

另一个「茄苳入石榴」工法制成之文物为神桌顶下桌,为1929年(昭和己巳年)所作,桌面戏文封神榜之「殷郊岐山受犁耕」图,虽然右顶角边有缺损,但本亭宫仍希望展出近90年历史之文物,让大家欣赏到早期匠师精巧之工艺。

展出的文物还包括签版、运签版、运签筒和祭祀之锡器大北旗字彩等多项历史文物;另外,道长吴明府特别出借其个人法器,包括长达108尺之法索双头蛇型法索、桃花剑和制煞犁头等道教科仪器物。

值得一提的是,祀典兴济宫曾经拥有一片长约103公分、宽49.8公分、厚4.7公分的保生大帝神祃符版,被两岸视为版画精品中之最,后来失落几经辗转,由国立台湾历史博物馆收购典藏,经成功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中心代理主任陈益源教授居间协调,台史博特别以神祃复刻版回赠本宫珍藏。这神祃复刻版和其输出之神符图,也是这次展览之焦点,欢迎各界利用2天的时间前来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