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打卡热点惨被倒水毁灭!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艺术沙坑一度封闭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发现户外的艺术沙坑遭人倒水逾10处,导致沙坑积水、湿黏,而公告「封坑」整理,幸好在馆方人员努力下恢复开放,馆方也在脸书呼吁请民众要有公德心。(图/翻摄自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脸书)
台南山上区有百年历史的原台南水道,市府华丽变身为「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成为国内最大的水道博物馆,也是台南旅游打卡热点,最近馆方发现228连假后,发现户外的艺术沙坑遭人倒水逾10处,导致沙坑积水、湿黏,而公告「封坑」整理,幸好在馆方人员努力下恢复开放,馆方也呼吁请民众要有公德心。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脸书粉专PO文指出:「因为小朋友倒水进入沙坑,导致底部潮湿,我们被迫将沙坑关闭;趁着今天早上的阳光,同仁赶快来清理,大家分工合作,将潮湿的底部翻起来,让阳光曝晒;开园后,看到孩子们兴奋的冲到沙坑,发现无法进来玩时,失望的表情,我们实在很不忍心,不过,为了卫生起见,我们真的也很为难。还好老天帮忙,经过同仁努力耙翻,加上一早上的曝晒,看来潮湿情况已经相当改善,我们决定下午两点重新开放沙坑,不要让大小朋友失望……,还是要请大家一起维护沙坑环境,请家长提醒小朋友,千万不要再倒水进入沙坑,也不要把石头丢入沙坑,让大小朋友们都能在假期,开心的在这里放松」。
位在台南市山上区的「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属国定古迹,占地达56公顷,拥有近百年历史,1897(明治30)年,由台湾总督府卫生顾问技师巴尔登(W. K. Burton)与滨野弥四郎进行台南地区的水源、水质的调查,并于1912(大正元)年开始建设,工期共历时10年之久。
「台南水道」的水源取自曾文溪,经唧筒扬水至沈淀池沈淀再送至滤过器室,经滤材或加药(加入明矾、曹达药剂…)过滤等过程,再利用送出唧筒室将水送至南侧山上净水池内贮水,最后以重力给水方式,供应整个台南市居民的民生用水。战后,在乌山头水库与曾文水库的陆续完成卸下给水重责,并将多数旧有厂房设施除役;1974(民国63)年自来水公司成立后,水源地乃划归自来水公司管理。所有器械及建物于1982(民国71)年功成身退迄今。
原「台南水道」见证日治时期卫生工程现代化的发展历史,其建筑与空间形式颇具特色,经原台南县政府2002(民国91)的古迹审查会议,将其指定为县定古迹,2005(民国94)复经内政部审查为国定古迹。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在古迹活化下,将台南水道规画建置成「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摇身一变成为台南旅游新景点,也是全国最大的水道博物馆,开幕至今已逾40万多人次到访,可说是打卡拍照很夯的景点。
市府文化局指出,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馆区今年1月新增设户外艺术沙坑,提供大小游客更多元的游憩环境,受到亲子喜爱,坑内使用是不是一般的砂土,而是使用的「石英沙」比较松软,有别于一般黏稠的海沙,因此价钱相对较高,但从启用以来,游客有人有把沙子往外撒、丢石头、树叶甚至垃圾进去等等破坏行为,也增加馆方整理维护的负担,但也深受游客亲子的喜爱,馆方虽辛苦=力但看到孩子笑容,也甘之如饴。对于艺术沙坑被人倒水一事,因游客众多,被倒水的位置至少10处以上,所以很难确认是何人所为,馆方推测,可能是小孩戏砂时所为,目前已在沙坑入口处的告示牌及沙坑旁边的水龙头再加设相关警语,并派员加强巡查。
台南山上花园水道博物馆主要分规划为「密林区」、「花园区」及「博物馆区」。「密林区」及「花园区」除了保留原台南水道园区内本有的丰富自然生态及山上苗圃,透过景观整合工程,也规划以绿地、植栽及花园搭配古迹遗构,形成兼具文化深度与漫活环境的整体氛围,是民众户外踏青的好选择。
另外,「博物馆区」则分为A馆「快滤池室」、B馆「快滤筒室」及C馆「送出唧筒室」等建筑物展示区,各建物皆兴建于1913至1922年的10年间,其中快滤筒室(含旧办公室与旧检验室)为地上1层、高度12.57公尺;送出唧筒室为地上2层、高度14.44公尺,皆为砖造,屋架形式特别,整体保留完整,相当具有历史意义,值得民众一游。
►有75%酒精,必备必买必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