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际法定位! 马老师开讲再谈九二共识、一中各表
前总统马英九受邀担任东吴大学严家淦法学讲座教授,首堂课将于26日登场,主题为「台湾的国际法定位」,不免再次谈及与对岸的关系,从前总统李登辉在民国81年国统会上裁示「一个中国涵意」,最后谈到「九二共识、一中各表」的来龙去脉。
马英九卸任后收到东吴大学来函,邀请他担任校内的讲座教授,校长潘大维表示,「他的国际法非常厉害」,且在国际人权两公约的特地条文可以用英文流利的背出,因此期望能透过马英九的文学素养,交流给学生,目前也规划每个月上一次课,且讲座内容着重在国际法与台湾之间的关系,并从法律、历史、大陆礁层等方面,触及海土问题、钓鱼台、太平岛及国际现势。
针对「台湾的国际法定位」,马英九追溯到过去民国81年8月1日,李登辉主持「国家统一委员会第8次全体委员会议,会中讨论「一个中国」的涵义,经李登辉裁示通过下列决议:「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所赋予之涵义有所不同」。
至于「九二共识」这个词是如何来的?马英九说民国81年10月底,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在香港就「一个中国」原则展开协商,但无交集、「不欢而散」,双方各自回家;11月3日海基会去函海协会建议双方以口头方式表达。海基会提出的方案是:「双方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于一个中国的涵意、认知各有不同,双方可各自以口头收铭的方式表达」。
最后,马英九指出,海协会在11月16日正式来函,对海基会的建议,表示「充分尊重并接受」,双方终于达成共识,这就是「九二共识」,隔天11月17日有的台湾媒体下标题说这是「各说各话」,但有个媒体则将此一共识描述为「一个中国、各自表示」,也就是「一中各表」。
▼马英九讲九二共识。(图/翻拍自东吴大学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