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命中注定在厦门找到人生梦想

成为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台胞说」宣讲团成员的一员。(作者提供)

2008年7年初,我从台北松山机场飞抵厦门高崎机场,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来到美丽的鹭岛厦门,这趟厦门之行是为了参加厦门大学闽南文化夏令营,这也开启了我与厦门的不解之缘。

在这里我认识了同龄大陆好友,也让我于2009年初,人生在厦门第一次过年。之后的十余年里,我往返厦门、台湾和大陆各大城市不知道多少次,因为参加海峡论坛、两岸交流活动、访友旅游等各种原因,来到厦门或许不下百余次,我想自己命中注定要在厦门找到自己人生的梦想。

终于在2021年初,一纸单程机票带我再次飞抵厦门,我正式在厦门落地打拼发展。每当乘坐厦门航空降落至高崎机场时,机舱里总伴随着「人生路漫漫,白鹭常相伴」的广播轻音乐,从过去鹭岛的过客到如今成为鹭岛的一份子,十多年来我与鹭岛的不解之缘,今天想一一分享给两岸的同胞们。

●在鹭岛,人生第一次获评为星级志愿者。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祖国大陆众志成城。在厦门,台湾同胞不仅捐献了大量物资支持,还纷纷加入到防控疫情志愿者的行列中。2021年9月,我也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穿上防护服有序引导市民朋友进行核酸检测,其后又多次参与厦门的志愿服务活动,并有幸被评为厦门市思明区城市义工协会「一星级志愿者」和「二星级志愿者」。

如今的我,加入了厦门市思明区文物保护志愿协会,跟随这群文物保护志愿者协会的前辈老师们,走遍厦门主要历史古迹,并且将这些文物历史故事,传递给厦门市民朋友,让厦门市民跟随文物保护志愿者的脚步一同认识这座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

●在鹭岛,我第一次担任主讲者,分享台胞台企两岸融合发展的故事。

在厦门有十多万名台湾同胞,这些台湾同胞遍布在厦门各个行业群体里,他们在厦门发展的故事都是一件件两岸融合的生动事例,而我在厦门,也非常有幸成为厦门市湖里区「湖里台胞说」宣讲团成员的一员。

每次宣讲的开头,我总是从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湖里区的故事开始说起,因为厦门经济特区是「因台而设更是因台而特」的。在厦门的街头巷尾,处处都有两岸元素和两岸融合的小故事:厦门六个区都有台湾同胞参与组织的志愿服务组织,厦门市和各区都有完善制度化的「涉台公共服务体系」。在厦门,有太多太多两岸融合发展的典范故事和创新举措,作为在厦门发展的台湾青年,可以通过宣讲的方式,这里发生的两岸融合故事分享出去,是一种幸运。

●在鹭岛,我用文字记录台青在厦筑梦的故事。

除了透过宣讲的方式外,文字的力量也不容小觑,平日就爱用文字记录生活的我,也身体力行,记录了多位在厦发展的台青的故事。

他们有的是创业家,有的是医师,有的是扎根基层的文化工作者,他们跟我一样都是来自宝岛台湾的青年,我们扎根鹭岛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大家都有一个相同的信念,就是要融入鹭岛,成为「新鹭岛人」,因为我们坚信厦门是我们实现自身中国梦的圆梦热土。

因此我也将这些好友们的故事撰写成文,并且刊载于台湾《旺报》「台湾人在大陆」栏目,以及台湾《卓越》杂志「两岸聚焦」栏目,将台湾青年在厦发展的故事无缝接轨传递到台湾岛内,让台湾岛内乡亲知道,有一群优秀的台湾青年在大陆发展筑梦,而他们筑梦的热土就在美丽的鹭岛厦门。

落笔至此,我想到在前些日子,一个人在厦门的城市小旅行里,我走进了沙坡尾,只见许多来自大江南北的游人打卡拍照,却不知沙坡尾是古时明清时代厦门港的发源地,更是过去大陆与台湾通航的「正港」。

沙波尾朝宗宫的广场前,过去是玉沙坡渡口的接官亭,这里有着与台南鹿耳门接官亭一模一样的石牌坊,彰显著厦门与台湾紧密的历史渊源。当初我的先祖们离开祖乡,上船的港口就是厦门港,一百多年后的今日,我站在这儿的石牌坊前,遥想着当年先祖们从这里起航,落地台北打拼的点滴岁月。作为他们的后代,如今我回到当初他们的故乡,只想对他们说,我选择在厦门继续追逐我的中国梦,因为这座城市与我们家族有着说不完的故事与情缘。我也相信我人生新的阶段和梦想,将会在这座美丽的海上花园城市里实现。(罗鼎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