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人在大陆》改造城中村 厦门后浦的台湾味

厦门城中村后浦社。(作者提供)

走过大陆数十座城市,我的最爱莫过于是走进各个城市的大街小巷互相串门,找寻当地最接地气的美食小吃。而就在紧邻工作地不远的后浦社,从傍晚时分到半夜,总是非常的热闹,里面隐藏着大江南北的风味美食小吃,这也吸引了我作为一名「厦漂」台湾青年的目光,在每日下班之后都会和好友们三五成群走进后浦社。

随着对于后浦社越发熟悉之后,才知晓它是厦门最早一批的城中村。城中村给人一般的印象都是街道巷弄非常拥挤,包含小餐馆、杂货店、理发店和服装店应有尽有,而城中村的出现,主要是自大陆开始改革开放后的40多年间里,东南沿海城市的城市面积迅速扩张,原先分布在城市周边的农村被纳入城市的版图,被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所包围,成为了「都市里的村庄」,而居住在城中村的人许多都是外来务工人员,他们来到城市打拚生活,而城中村就是他们的家。

所以来到后浦社时,也都可以听见来自大江南北的口音,也可以说今日的后浦社,它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城中村。因为城中村文化也是今日厦门文化的重要组成的一部分,但后浦社它却拥有着属于它过去发展的在地历史文化,包含闽南文化习俗的传承等等。简言之,当我深入后浦社各个巷弄街道后,不仅是美食吸引着我,它还有着许多跟台湾相同的习俗和信俗文化,原本在地居民和外地居民融合在一起,它比起厦门其他城中村,后埔社它是一座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社区,也可以说一部后浦社的发展史,就是见证厦门百年近现代发展的一部活字典也不为过。

我们也知道,湖里区作为厦门经济特区的发祥地,自从1981年「湖里第一炮」打响至今40余载,湖里区在每一个时期都肩负着厦门市城市发展的神圣使命。特别是在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来,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因此要如何将城中村提升一档次,让城中村民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真正实现共同富裕乃是当前任务之所在。因此湖里区在根据厦门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先后制定了《城中村空中缆线整治实施方案》、《城中村综合治理方案》,将湖里区现有的22个城中村,选定了其中17个,按照「两改造三提升」来进行整治,而笔者最熟悉不过的湖里街道后浦社就是首个试点改造的城中村。

湖里区22个城中村的总面积约6.43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约1.4万栋、居住人口约51万人,几乎占了湖里区人口一半强。而为了要落实城中村改造,湖里区根据区、街道、社区和网格四级协同作为主力,并制定编写了一本《湖里区城中村现代化治理——高质量落实「空间梳理和四打通」工作手册》,将17个城中村画出238个网格,并安排网格员进行参与摸底工作,明确化和标准化了对于城中村现代化治理,探索出属于湖里区的一个新型模式,真正实现将湖里区城中村打造成「宜居、宜业、智慧和和谐」的社区扎下夯实的基础。2024年的湖里区后浦社,作为湖里区首个城中村改造试点村,如今也已焕然一新。

谈到今日的后浦社时,我也可以说是见证了它在改造前后变化的最佳见证者之一,因为今日的后浦社不仅保留了原本的丰厚历史底蕴,而且它还出现了浓浓的「台湾味」。为什么说在改造后的后浦社也充满浓浓的「台湾味」呢?

就在去年2023年底跨越2024年时,湖里区湖里街道后浦社举办了场「HOPE台湾夜市」,而这场夜市还同时举办了「青春在『鹭』上‧两岸青年Party」晚会,笔者也在现场感受到200余位两岸青年相聚一堂载歌载舞,用两岸青年的活力,点燃了一座城中村的活力与热情。

除此之外,在今年过年前的后浦社,社区居委会与台青创客家共同举办了「New Hope 年货大街」活动,在这条年货大街上,更是充满了浓浓两岸融合新年味。在地居民可以感受到厦门作为台胞台企登陆地一家园第一站,在社区里就能感受到浓浓的台湾味。

随着后浦社成为湖里区首个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试点村后,它不仅让整个后浦再次充满朝气活泼的气息,最为重要的是它还充满浓浓的两岸融合元素,因为后浦社不仅引入了台湾市集,社区还与台青创客家共同建设区「幸福家园」,邀请瑜珈老师在后浦社区常态化举办瑜珈课程,而无形中成为台胞台企参与到社区治理实践,两岸融合的一个创新模式,而笔者作为一名后浦社的老朋友,身为一名台湾青年,我也对此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

我在湖里区湖里街道后浦社的城中村,见证了大陆对于城市治理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的先进性,同时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大步迈进并且实践。但同时令我最感到与骄傲感动的是,在湖里后浦社,感受到两岸融合发展HOPE的新希望。(罗鼎钧/自由撰稿人)

【征文启事】

中时新闻网「两岸征文」栏目,征文主题:台湾人看大陆、大陆人看台湾、两岸看世界、两岸一家人、两岸新时代,欢迎全球华人投稿。

期盼作者透过亲身经历的故事,刻画两岸社会肌理,描绘世界见闻,打破刻板印象,促进两岸民众相互了解、建立全球视野,向读者展现时代的脉动与发展趋势。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