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於地緣政治中面臨的挑戰及對應之道

从左至右:资策会MIC所长洪春晖、中经院副院长王健全、院长连贤明、副院长陈信宏、工研院政策组顾问张超群;摄影:北美智权报/李淑莲

※如欲转载本文,请与北美智权报联络

李淑莲╱北美智权报 编辑部

中华经济研究院(中经院)日前举办了《地缘政治、政府新政与前瞻科技发展研讨会》,以地缘政治、政府新政与前瞻科技发展为核心主题,分别就AI研发与应用、半导体与晶片领域、低碳与数位转型、创新创业与国际链结等4大主题,探讨国内外的重要发展议题或趋势。除了中经院长官、分析师及研究员外,大会还邀请了资策会MIC所长洪春晖,数位转型学院院长詹文男、及工研院政策组顾问张超群担任与谈人,促进智库与产学间之交流。

地缘政治已成为影响国际经济和战略科技发展模式的关键因素或限制条件。尤其美中科技战的影响已经外扩,对台湾相关领域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冲击,如「Taiwan+1」和新东进政策,而且前瞻科技及产业的发展也深受影响。

赖政府于今年5月上台后,宣示以「智慧科技岛、数位新社会」为发展愿景,致力于推动「五大信赖产业」、「国家希望工程」,及重要中长期计划,如「晶创台湾方案」和绿色成长战略与2050净零转型等。在在显示政府新政与全球主要国家所关切的半导体、AI、净零科技等前瞻科技密切相关。

中经院院长连贤明致词时指出,研讨会的核心就是「地缘政治、政府新政、前瞻科技」。不可讳言,地缘政治已经是整个国际经济、科技战略的一个关键因素。安侯建业KPMG最近有一个调查,询问了一些美国大型上市公司:「到底什么因素让他们决定投资或者是扩张业务,当中最主要的考量因素是什么?」在2023年的时候,「地缘政治」是排名第一的关键主因。

受地缘政治影响,全球供应链重组

由此可见,地缘政治带来的影响很大,对台湾的影响也相当深远。最近常常会听到China plus one、Taiwan plus one,这些其实都是指供应链的转型。连贤明认为,这既是台湾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台湾必须面临的一个挑战。

事实上,自从中美贸易战与科技战以来,全世界都在进行供应链重组,同时也都在寻求相对稳定、风险比较低的地区落脚。相对而言,台湾厂商在过去有大量投资都是在中国大陆,那在考量地缘政治的风险时,到底要如何进行供应链转型?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议题。

连贤明表示,针对地缘政治,政府在中美爆发科技战以后,做了一系列的调整,包括信赖产业、晶创计划等等,中经院都有参与;其中牵涉到在对应时会碰到的一些问题,包括AI的研发、半导体和晶片、低碳的转型、和创新创业。

连贤明认为,其中AI人工智慧应该是今年整个投资市场中最重要的一个议题,虽然生成式AI从出现到现在才一年多的时间,但技术及应用一直在转变。由于台湾在半导体领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AI的硬体上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在中美角力的情况下,台湾的角色更形关键。

净零转型的紧迫性

虽然半导体产业让台湾在国际舞台上占有一席之地,与世界接轨;但另一方面,半导体的制造耗费大量能源,包括水和电。据中经院估计,约在2030年的时候,台湾的电子产业大概会需要整体1/4的电力来支撑,那能源的问题要如何解决?

在这个节骨眼上,净零转型就成了台湾一个重要关键,要看是否能在转型过程当中,可同时兼顾能源市场,发展绿电,达成低碳排,以及提供电子、半导体产业使用。低碳排,甚至是零碳排对政府是很大的考验。现在国外有很多的资料中心都希望在台湾设立据点,可是目前供电问题仍未能全面解决。如果无法解决绿电供应的问题,那绿色制造的目标也难以达成。

协助中小企业转型

如何协助中小企业转型是我国政府面临的第3个重大挑战。众所周知,台湾产业结构以中小企业为主,目前政府一直在推一个口号「让百工百业一起来运用AI」,也就是之前常提到的数位转型。除了传统中小企业转型外,也希望透过AI技术,来创造更多新创企业,然后再透过这些新创来刺激产业整体发展;甚至让这些新创在南向政策中扮演关键的角色。

地缘政治框架是前瞻科技的主战场

资策会MIC所长洪春晖表示,如果从产业与市场研究的角度观察当前世界,不难发现世界已变得日益复杂,不仅是中美之间的对峙,欧洲、美国、中国,甚至东亚新兴科技强国,都在积极争夺下一个世代的科技主导权。若从科研的视角出发,并将其置于地缘政治的框架内思考时,即可察觉这其实是一场在前瞻科技领域的激烈竞争。

研讨会之「半导体与晶片领域」对谈及Q&A环节;摄影:北美智权报/李淑莲

这场竞争涵盖了半导体晶片、人工智慧、云端技术、量子技术、通讯,甚至汽车及智慧交通的竞合。如果以此框架审视欧美的发展,即会发现美国自网路产业发展以来,从云端技术到现在的生成式人工智慧,OpenAI所引领的生成式AI已经在此领域对欧洲及其他国家形成了压倒性优势,甚至近乎垄断。这也解释了为何欧盟要力推AI法案、数位服务法(DSA)和数位市场法(DMA)。

欧洲现在正思考如何在疫情后的复苏阶段提升其在网路与AI方面的竞争力,然而,洪春晖指出欧洲并非在所有领域都处于劣势,从科研角度来看,它在通讯领域,甚至汽车技术上都有显著的领先地位;以5G为例,目前的技术主要由中国及欧洲掌握。

掌握半导体供应链是致胜关键?中美之争!

在转变的过程中,欧美也意识到半导体的重要性。回顾过去,虽然美国在IC设计仍然保持领先,但其晶圆代工却仍依赖于台湾,过去的IDM如英特尔现今也相对落后。因此,美国的科研方向短期内着重于IC设计的尖端领域,并透过晶片法案强调提升半导体制造能力。对英特尔来说,提高先进制程的良率成为一大挑战。

在讨论中国的半导体情况时,洪春晖指出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管制愈加严格,像是今年9月,美国强化量子及半导体制造相关领域的出口限制,并计划于2025年将对中国半导体进口关税提升至50%。此外,美国也要求荷兰的ASML增加出口限制,甚至要求日本和韩国加强限制,显示美中对抗仍在延续。

在此背景下,中国则是积极投入自主供应链发展,尤其在设备和材料方面,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多家IC设计公司获得大量补贴。然而,即便技术研发成功,商业竞争力如何仍是未知数。台积电和三星的例子显示,良率和成本是关键因素。

中国的策略还包括利用内需市场来支持其自主供应链,这在通讯、电动车、AI及量子技术等领域尤为明显。洪春晖认为,对台湾而言,如何在既有的半导体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业竞争力,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半导体科技杂志(SST-Taiwan)总编辑

CompuTrade International总编辑

日本电波新闻 (Dempa Shinbun) 驻海外记者

日经亚洲电子杂志 (台湾版) 编辑

延伸阅读&电子报订阅连结:

【详细内容请见《北美智权报》366期;欢迎订阅《北美智权报》电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