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婦手不適吃1個月止痛藥 釀胃穿孔手術痊癒
台中市1名61岁妇人因腕隧道症候群服用止痛消炎药逾1个月,后因持续腹痛、发烧就医,疑因药物副作用造成胃溃疡合并穿孔,妇人进行腹腔镜胃缝合手术,免于腹膜炎危机。
卫生福利部台中医院今天召开记者会,消化外科医师徐天佑指出,妇人无三高(高血压、高血糖及高血脂)病史,她自述2月下旬左手因腕隧道症候群开刀,1个月后换右手疼痛,因症状轻微医师开立止痛药治疗,服用1个月后,因发烧、肚子闷痛就医。
徐天佑表示,诊断发现妇人在胃幽门前区有个0.5公分破洞,紧急进行腹腔镜胃缝合手术,1周后确定患者穿孔愈合,可以开始进食,患者也顺利出院。
他说,这名患者使用的是非类固醇类综合型止痛药,也依照医嘱服用,却吃到胃溃疡、胃穿孔,也有可能与饮食有关,例如长期大量咖啡及茶可能会刺激胃酸分泌导致胃溃疡。
徐天佑建议,使用此类止痛消炎药物,最好搭配胃药使用,不要超过1周,若要长期控制疼痛,最好1至2周更换止痛药种类,医师还可开立其他吗啡类止痛药,不会造成胃溃疡产生。
他表示,临床上常见胃溃疡病因,包含一些刺激胃酸分泌增加或降低黏膜保护的因素,例如进食烟、酒、浓茶、咖啡或刺激性食物;服用损伤胃粘膜的药物(例如阿斯匹灵、非类固醇类止痛药等),情绪过度激动或过度疲劳等。
徐天佑指出,由于非类固醇类的抗发炎药、止痛药伤胃,长时间使用容易造成胃溃疡等副作用,例如患者就医时胃穿孔破洞若超过3公分,不但要接受半胃切除手术,甚至会因严重腹膜炎,导致生命危险。
台中医院药师卢雅纹表示,长期使用消炎止痛药都会有一定风险,建议民众就医拿止痛药时,要主动告知医师病史及用药史,例如有无胃溃疡病史或肝硬化、有无使用抗凝血药,尽量不要自己买止痛药,避免重复用药或增加副作用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