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有价化时代来临!搞懂前先认识「碳权」

未来碳有价化,企业必定增加生产成本,因此如何降低碳排量将是企业重要议题。(图片来源/PEXELS)

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息息相关,因此为了控制碳排,碳权与碳有价油然而生。因此,欧盟率先提出「碳边境调整机制」,盼透过制度的建立,逐步规范改善碳排问题。

由于过去排放二氧化碳不需要成本,因此许多产业肆无忌惮地直接或间接排放,为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国际间开始透过碳权制度将碳有价化。目前全球碳权的产生方式,主要分为强制性碳市场与自愿性碳市场,前者由政府规定企业碳排的上限额度,管制碳权排放总量;后者则是鼓励业者自行减少碳排量。

减排成功的企业,可将额度转换成碳权,并将碳权放到交易市场中贩售;若排放过量,则须向碳交易市场购买碳权,透过交易收费的方式规范各企业的碳排放量。

欧盟率先提出「碳边境调整机制」,并于2023年试行,预计2026年正式实施。碳关税征收范围优先锁定钢铁、水泥、化肥、铝、化学品、螺丝、螺帽等高碳排产业。当产品输入进欧盟时,必须先计算碳足迹,并依据货品的碳排放量缴交碳凭证费用,厂商若能证明输入前已向生产国支付,则有机会抵免。

台湾政府今年1月三读通过,将《温室气体减量及管理法》修正为《气候变迁因应法》,明定我国在2050年达成净零碳排目标,并预计2024年开始征收碳费,接轨国际碳有价化趋势。

国内也成立碳权交易所,主要营运国内碳权交易、国外碳权买卖、初期提供碳权咨询与教育训练服务,帮助企业厘清在ESG永续经营过程中所需的碳权知识等3大项目。

碳有价化后,企业势必将碳排成本纳入企业营运的考量中,在全球净零碳排的趋势下,如何整改制程与设备,减少碳排,将会是企业营运重要课题,也盼透过企业与政府携手努力,共同打造低碳排永续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