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台湾 不同角度看世界(上)

冬雨断断续续下了一个月,期末考试一结束,我便迫不及待拎着箱子奔离冷冽潮湿的N城去赴约,那是一个来自海峡对岸的邀请。

第十期海峡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以社区营造为主题,定点台湾各处,为期七日,走乡野、逛老街、访社区。大学生,介于少年与青年之间的一类人,既有着由于涉世未深而具备的探索欲,又对事物有着自主的见解和认识,可以忽略两岸之间存在的嫌隙,确实十分适合作为两岸交流纽带

此番旅程的前期,经过了繁琐的手续办理,能够最终成行,实属幸运,也是缘分陆生东西南北聚集至厦门,在行前会上,大家凭借着印象和涉及的知识对台湾各抒己见,似乎很抽像又好像有具体的承载物,最终却发觉事先都未曾与台生有过沟通,于是怀揣不安与期待度过一夜。

印象台湾人

船渡至金门,首先见到了台生。起先彼此都有些拘谨,相互寒暄的话题是路途天气,台生也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忙搬行李。在车上,我和同组的姗同座,一番闲聊下来发现两人竟然如此志趣相投,于是相谈甚欢。吃过午饭后众人去到古宁头,齐心敲响和平钟,齐排坐在小山坡顶扬手拍照。

我站在刻有「和平永续」字样石碑前,想起《一把青》的片尾曲:「时代一旦疯狂到面目狰狞,生不逢时也只能身不由己,人被命运连根拔起,再随手散成飘萍浮云,静好岁月过成了颠沛流离,好女好男哪还有选择余地,一个个生命被扭曲,变成了酸楚的传奇。」时至几十年后的今日,两岸青年可以如此无芥蒂地交流沟通,也是值得庆幸的。

那日天气凉爽,有薄薄一层的阳光倾洒下来,海边风大,吹起我心里一片涟漪。我想,与君初相识,犹似故人逢。路途之中你问我答,笑笑闹闹,一来生二来熟,不到二十四小时两边的营员便熟悉了,自此开始白天车上睡,夜间都不睡。

同行伙伴中有人专情政治,有人精通娱乐,有人内敛地表达对大陆制度的不解,有人坦诚地评价台湾式党政包袱,有人爱周杰伦青峰的独特嗓音,也有人爱hip-pop的潮嗨节奏,在我们这个人数不多的团队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群组,乐在其中。

台湾同学有几个特点让我感触很深:其一是热情十足。奶茶想喝?立马给你搜索出一大堆供你挑选;音乐想下载?立马打开油管借你账号任意操作;夜景想看?立马收拾妥当准备带路。其二是为人真诚,日常讨论中即使有分歧仍然就事论事,分组合作中遭遇不快也能玩笑化解。

起初其实双方都存在偏见,台湾的朋友对我说,原本以为陆生会比较冷淡清高,不乐意和他们一起玩,但是后来觉得之前的想错了,大家原来可以玩得这么好。我仍然记得在南雅夜市的斑斓霓虹灯中,陆生在一个玩乐小摊感叹此处竟然有遗失已久的童年游戏,摊贩老板好奇,一问之下才知道我们来自内陆。我在一旁揣测他的反应,却没想到老板笑笑说:「大陆来的朋友,没差啦,我们都一样呀!」这和我想像的有些差别,但我非常高兴听到这样的答复,恍然之间才发现自己也对台湾人存在偏见。其实我们本来就没有差别,同根同源,只是在过往局势面前,人似浮萍,脆弱而却又无力抉择,几十年来的发展双方走着不同的道路,拥有不同的制度,这些历史留下的痕迹,应当交给时间来冲刷

映像台湾街

飞机的失重感渐去,踏上台湾岛土地的一刹那我心里有些激动,可是接下来又有点失望,因为看起来,和大陆无二,公路差不多,街道差不多,酒店差不多,新鲜感褪去后我便开始仔细地揣摩,想发现一些不同。

果然还是被我发现了一些细节,首先垃圾桶比较少,而且垃圾桶的分类十分细致,玻璃、电池、厨余这些分类是我平时比较少见的。我不知道当地人是否真的会按照分类去丢垃圾,但是我想这样的分类意识是值得推崇的。其次卫生间(台湾叫化妆室)非常干净,无论是休息站还是小饭店,是新是旧,卫生间里面的环境都出乎意料。再次,台湾的街道上少见电动车,多是燃油的摩托车。其实我个人比较推崇电动车,既没有噪声污染,又没有燃气污染,不过台湾同学认为有发动声音才能提醒行人注意安全,此种看法另当别论。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台湾的街道、交通设施似乎都比较旧,即使是繁荣的台北市高楼大厦的密度也仅能和大陆的三四线城市相称。这些都是我客观感觉到的,或许是因为大陆仍在发展之中,近年来拆旧建新比较常见吧。

(本文为社区营造之旅──第十期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心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