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悟台湾 不同角度看世界(下)

台湾社区比较类似于大陆小区,社区会类似于居委会,社区大学类似于老年大学,不过我能感觉到前者更偏向服务,而后者更侧重管理。譬如在北投社区大学,我注意到公告栏上有蔬菜粮食价格变动的提醒便条,墙壁上贴有剪贴画楼道里面挂着手工制作的塑料瓶灯,这些都让我觉得很贴近生活。在南投桃米社区看到的纸教堂蝴蝶主题餐厅,社区的发展竟然能够形成一个旅游产业,产生辐射影响推动整体的经济发展。这些社区在人文福祉上有别具一格的创意,乐龄学堂使得祖孙同学,失智症项目将废弃空间改造为患者家属互动平台。社区本身提供一种外部环境,给予每一个个体权利和机会,形成一个健康的模式,改变人与人沟通生活的方式,个体再回馈建造更优质的社区,这是社区发展的良好循环。

影像台湾事

此次台湾之行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在当地看一场电影,由于时间限制而未能实现。当时本已经定好去看电影《寒单》。正如《角头》系列把民间角头势力拍成电影,台湾传统文化俨然已是类型片改编的天然宝库黑帮如此,寒单爷上台背后的爱恨情仇亦是如此。纵使类型叙事技法未臻完美,这样的在地性已是观众愿意走进影院的极大动因。台湾的电影似乎比较长,不同于大陆的一个半小时,这样的状态有利有弊,优点剧情连贯,不必因为删减而对某些情节莫名其妙,缺点则是时间太长,不符合大多数人快节奏的生活步伐。

通过台湾的电视节目,我对台湾的政治制度形态也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在之前我对台湾的政治仅仅停留在「和大陆大有不同」的表面印象之中,但具体不同在哪里,有多大程度的不同,我没有深入去了解,又或者说,我身边的媒介让我无从了解。

在结束了一天充实的日程之后回到酒店房间,我对室友荞说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够入选体验营来到台湾认识大家,虽然前期的准备工作真的很多曲折。荞就问我,为什么很多曲折。我答道,要经过许多审批手续才能够拿到通行证。由此引发了关于行政制度的讨论。室友告诉我台湾的议会、官员是会被议员公开痛批,甚至会被扔臭鸡蛋的。她给我打开了一个视频,就是台湾某市领导直接面对议员的指摘的过程,我对这种特别的形式感到十分新奇。后来我们就这些话题打开话匣子,进行了主客观掺和的讨论,其实一方水土不仅仅养一方人,在一方水土上还养着制度、价值观和各类习惯。当然这些都是建立在人的主观活动基础上形成的,我们无法去评判孰对孰错,孰优孰劣,因为无一事物是完美的,各有利弊的双面才是最真实的。

这次行程给我带来了许多,比如说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一趟舒适的旅途,最有价值的是一种以不同角度看世界的感受。当我和伙伴们行走在台湾繁华的街道静谧乡间时,我便忍不住和自己生活的地方相比较;当我去到博物馆或者纪念园,我便在脑海中重演那些历史。其实两岸之间确实存在一些偏见,但是到了我们这一代,这些不尽人意的缝隙已经在日渐缩小。

在和对岸同龄人的交往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都是相似的,都同样热情洋溢,喜爱谈天说地,听五月天、周杰伦、吴青峰……我们一路畅谈,一路自拍。我们的确钟爱拍照,那是因为我们珍重相遇的缘分,想要尽可能地拍照记录在一起的每一个分秒瞬间。如果要用四个字来总结,我只想说:不虚此行。能够作为陆台交流的一份子,亲身去实践参与这种交流,我感到荣幸,更希望未来两岸关系能够更加和谐、平稳地发展,终有一日,拨云见日。

(本文为社区营造之旅──第十期两岸大学生文化体验营心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