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观塘案环评通过 环团怒指让能源转型政策背黑锅
桃园观塘中油天然气第三接收站环境差异影响分析案8日环保署环评大会通过,环团痛批标榜专业审查的环评制度一再遭受破坏,且民间、学界都提出替代方案,但政府却称「没有别的选项」,强行通过环评,完全违背环评精神,更让2025非核减煤、能源转型政策背上黑锅。
绿色公民行动联盟指出,中油与行政院无视各界对此案的批评与藻礁破坏的疑虑,强行推动观塘天然气第三接收站,其中选址部分,民间与学界早已提出包含台北港、林口港或浮式站体在内的替代方案,许多学者也认为替代方案在技术上可行,甚至替代方案对能源安全更加稳定,但中油和政府却不肯纳入考量,甚至刻意排除,浪费许多评估与公众讨论时间。
▲郑明修说以台北港作为第三接收站替代方案,却仍被回复需要18年,已成为工程界笑话。(图/记者许展溢摄)
民间委员之一的中研院研究员郑明修说,多次审查意见回复若以台北港作为第三接收站,从1年多前以台北港有7大缺点比观塘港条件差;一直审到今年9月26日意见仍然回复认为「不具可行性」,而且需要18年,已经成为工程界的笑话。
绿盟指出,明明还有机会亡羊补牢,如今却再以「时间来不及」为由动员环评委员强过环评,导致观塘三接案从原本专案小组的「退回事业主管机关」结论,180度大转弯在短时间强硬通过环评,碾碎了所有理性讨论议题的可能。
民间委员之一的铭传大学建筑所教授王价巨表示,讲了一年多,没有积极的回应与有效的对话,再怎么强力要求也没有用,最后还是决定要靠政治力闯关,「身为环评委员,这是痛。还是把一年多的意见,继续寄到署里,能改变吗?不期待了。」
绿盟痛批这种作法完全违背环评精神,中油与行政院刻意扼杀体制内的理性对话空间,导致许多环委拒绝出席,不仅牺牲了宝贵的大潭藻礁,同时也将连带牺牲2025非核减煤、能源转型政策的社会支持,也让这些政策背上黑锅。
相关新闻:
中油观塘案环评出炉 7比2翻盘通过
环团轰政府黑手 观塘案通过将提行政诉讼
影/詹顺贵坚辞环署副署长 3005字声明强调修环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