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进心里寮一下

田寮人顺应自然环境生存的智慧利用山沟地种植作物。(图/曾信耀摄)

田寮全区80%以上面积为泥岩地层分布,灰白色的锯齿状山脊陡峭险峻,童山濯濯,满布大小蚀沟,荒凉如月球表面。走访「土黏、水咸、人勤俭」的田寮,传统与文化恶地绽放,河床冲积土壤复育品质优异的地瓜,DIY小竹筏重现先民生活记忆,田寮不只是月世界。

二仁溪年年泛滥,留下的冲积黄土能耕作出甜美松软的地瓜。(图/曾信耀摄)

恶地绽放里山精神

光秃秃的脊棱寸草不生,泥岩层无法蓄积水分,艰困条件淬炼出先民适应环境的智慧,田寮人利用山沟地种植芭乐枣子山蕉、黄麻等,虽然耕地为畸零地、产量不高,但高碱性泥岩中富含钠和镁,作物成长缓慢,长出的水果特别甜美,尾韵丰厚,「所以养出全台湾最挑的嘴」深耕地区多年的素贞带着一抹骄傲形容田寮人。

土生土长的田寮人丁素贞走过小镇的繁荣与衰退,投入农村再造,希望更多人认识田寮的文化和产业。(图/曾信耀摄)

来到二仁溪畔丁姐指着绿油油河阶台地说,「台风汛期,整片河床都会被淹没。」台风季后河川泛滥留下富含微量元素的冲积泥土,混合泥岩地碱性土特质,以前田寮人干季在这里种地瓜,无需农药或肥料,就能孕育层次丰富的甜味代代传承与自然共处的耕种智慧,就是现在推行的自然农法与里山精神。

丁姐的女儿梁舒婷南艺大建筑艺术研究所毕业后,选择返回故乡,与丁姐携手创立「恶地农夫工作室」,希望结合农务体验、DIY手作、社区小旅行等活动,推广家乡文化、观光与产业。想起昔日田寮人在河阶地耕种的历史,几年前开始推动复耕地瓜,3至4月是盛产期,舒婷带着游客到二仁溪畔,体验下田采地瓜的乐趣。

走进河床台地拔地瓜,体验农夫丰收的快乐。(图/恶地农夫提供)

甜蜜蜜地瓜饼

「地瓜一年收获一次,蒸好了放进冷冻库可吃整年,地瓜叶还能养猪,等于又多一只零存整付的行动粮。」丁姐揉捏手中蒸熟的地瓜泥,不忘补充田寮人选择地瓜的智慧。洒点地瓜粉增加Q度,依个人喜好加糖,搓得表面滑溜光亮,忽然玩心大起,握在手心当黏土塑形圆饼、星星、爱心、小兔子等形状陆续出现,下油锅煎出甜滋滋的地瓜香,搭配冰凉的当季水果气泡水,透过味道传递,田寮的形象逐渐清晰。

参加「恶地农夫工作室」的手作地瓜饼活动,用味蕾写下田寮印象。(图/曾信耀摄)

手作小竹筏 传承流竹文化

农作物生长不易,恶地唯有刺竹蓬勃,昔日居民把山上的竹子运送到下游茄萣白砂贩售,成为经济来源之一,山区交通不便,先民把竹子绑成竹筏,漂流于蜿蜒的二仁溪,形成独特的「放流竹」文化。

2015年曾邀请耆老再一次动手绑竹筏,复刻「放流竹」的经典画面。(图/恶地农夫提供)

每年雨季结束、北风将起就是放流竹的时节,田寮与内门居民约好日子,5至6艘竹筏头尾相接,一起出发。从前二仁溪是宽阔的U型河谷,两岸都是砾石滩,顺流而下也不是件简单事,遇上河川干竭,竹筏搁浅,一群人得合作堆石拦水,待水位上升后分段前进,30多公里的河道,可能耗时三天才到达。

民国45年崇德大桥启用后,运送竹子方便又有效率,「放流竹」从此走入历史,绑竹筏这门功夫也面临失传。舒婷拜访当地耆老时,无意间听闻「放流竹」的故事,不愿老田寮人的生活记忆随时间消逝,除了文字访谈记录这段珍贵的地方史,2015年更邀请耆老再次动手绑竹筏,重现「放流竹」场景。

虽然无法亲自站上竹筏,体验二仁溪漂流的滋味,参加「恶地农夫工作室」的竹筏DIY活动,一边用麻绳绑一艘专属小竹筏,一边听丁姐讲放流竹故事,田寮的温暖人情和生活文化,似乎也悄悄撩进心坎里。

DIY做一艘自己的小竹筏,用另一种方式传承放流竹记忆。(图/恶地农夫提供)

恶地农夫工作室

地址:高雄市田寮区崇德路91号

电话:07-636-7130

时间:活动及游程采预约方式,限10人以上报名

(本文摘自《Takao乐高雄》2020/09 NO.09)

《Takao乐高雄》2020/09 NO.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