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陆跃升汽车制造强国时机已到 最大隐忧曝光

特斯拉上海厂量产后在大陆市场上受到热烈的追捧,带动了其他电动车制造厂的快速发展,也强化了外国消费者对大陆电动车的信心。(图/中新社)

中国大陆一向把汽车工业视为制造业当中最具有代表性与新场潜力的产业,在经多年的努力后终于逐渐接近汽车制造大国的终极目标,其中电动车的趋势给予中国加速发展最佳的契机,让中国有望在1~2年内超越德国成为全球第2大汽车出口国,再以数年时间追上日本拿下汽车出口冠军头衔,而前提是工业生产不能受到疫情封控措施的干扰,还要能挨得过传统汽车巨头陆续加入战局的挑战。

据中国汽车协会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大陆整车出口201万辆,仅次于日本(382万辆)与德国(230万辆),居全球第3。分析人士指出,在汽车出口增长停滞数年之后,突然在2021年暴增,主要原因是国外新冠疫情严重影响生产,而中国在清零政策下疫情影响非常轻微,全年下来汽车的出口数量首次超越韩国。

2021年电动车销售量排第2的是上海汽车,销售量大约是排第1特斯拉的6成。图为上海汽车总装厂。(图/新华社)

这个趋势一直维持到今年的第一季度(出口数量同比增长57.8%),但是今年Omicron疫情干扰,让上海、沈阳等制造中心大规模停工及供应链中断,以致4、5月出口数量重挫,如果不是疫情影响,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有希望会超越德国。陆媒认为,汽车出口 超越德国将是一个令中国人欢欣鼓舞的历史性时刻。现在大陆受疫情影响,汽车产量严重下滑,加上外国已几乎完全解封,一来一往,想在今年追上德国会加倍困难,历史性时刻得再晚1、2年才会到来。

除了疫情造成的影响之外,这些年大陆汽车制造业及出口 快速发展得力于2个重大因素:一是政策大力扶持,二是电动车的发展趋势。对内政策上放宽外资投入在法令上的限制,同时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快厂房与配套设施的建设,对陆资则鼓励到海外设立零件供应与销售中心。另一个重要因素是在中国提高对气候变迁承诺后,给予电动车产业极大的优惠与支持,同时也引进特斯拉在上海建立超级工厂,带动了大陆电动车产业的井喷式扩展。过去几年汽车出口每年大约都停滞在100万辆左右,2021年暴增一倍以上,几乎都是电动车的功劳,其中又以特斯拉居功厥伟。

大陆比亚迪汽车已于最近宣布停止生产燃油车,全力进军电动车市场。比亚迪2021在全球电动车销售量排名第4。(图/中新社)

特斯拉上海厂量产后在大陆市场上受到热烈的追捧,带动了其他电动车制造厂的快速发展,也强化了外国消费者对大陆电动车的信心。大陆制造电动车搭上特斯拉在国际市场上的热潮,近几年取得相当傲人的成绩。据MarkLine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电动车销量前20名当中,有12家是中国企业。销量冠军的特斯拉有一半的电动车在大陆生产,排名第2与第4的上海汽车与比亚迪都是陆企,除了上海汽车与美国通用合作之外,其他上榜的大陆电动车厂也大多与国际知名汽车厂合作。

这么大规模的电动车产出,让中国2021年的电动车销量达到291万辆,占全世界6成以上。至于有这么多汽车厂生产电动车,除了是产业趋势之外,亦得力于中国政府规定汽车业者必须有一定比率的混合电力或纯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借此推动在2035年之前达到大陆汽车内销有5成新能源汽车的目标。

蔚来汽车近年来在大陆的销售快速成长,正极力开拓欧洲海外电动车市场。图为蔚来开发的电动跑车。(图/新华社)

从市场前景来看,业界分析认为,电动车市场销量增速惊人,发展前景获得投资人认同,自2019年底到今年3月中,特斯拉的股价上涨了9 倍,蔚来汽车上涨3.5倍,比亚迪则上涨4.6倍。

不过,中国大陆电动车产业前景虽然相当看好,从中长期而言,其产业结构仍有不少隐忧。其一是目前大陆电动车除少数几家之外,大部份电动车制造商的规模都还太小,一旦具有庞大资金、技术与营销实力的传统车厂启动电动车制造与销售,大陆绝大部份电动车企都将面临艰辛的挑战。业界估计,以目前发展速度,大陆电动车产能可能在几年内达到年产1500万辆规模,今年车企的整体开工率已不到6成,届时效益较差的车企将面对开工不足的窘境,可能有半数以上的产能会因此闲置,重组与淘汰的过程无法避免。

因为与美中关系不佳,大陆电动车厂近年积极开拓欧洲市场,已让德国车商感受到不小的压力。图为小鹏汽车在瑞典车展亮相。(图/新华社)

从短期来看,最大的困难可能是疫情清零政策的掣肘。在经历了4月、5月疫情封控停产停工后,6月已陆续复工,但因供应链尚未能完全恢复,复工程度仍有限。虽然防疫政策已略有放松,外界仍担忧未来疫情若有起伏,还是会重挫产能。因此,在目前电动车市场高度乐观的情况下,大陆车企能否掌握契机加速扩展实力,还有不少难以控制的风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