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揭密》印度疫情失控成病毒培养皿 新变异种或击穿疫苗防线
随着感染人数暴增、重复或交叉感染与天气转热等因素,疫情爆发让印度成为病毒的培养皿,加速病毒变异。变异病毒可能会弱化免疫效果,传染性也更强,目前正在印度境内迅速蔓延。(图/路透)
近日印度疫情失控的乱象让全球怵目惊心,专家预估5月中旬将达到本波疫情高峰,但是各国仍极为担忧印度疫情对全世界防疫行动的影响。随着感染人数暴增、重复或交叉感染与天气转热等因素,疫情爆发让印度成为病毒的培养皿,加速病毒变异。印度显然已无法对感染者及时控管隔离,未来变异病毒可能会击穿现有疫苗构筑起的防线,让已接种疫苗者再次感染,导致疫苗必须重新研制并常态性接种,以致于成为一种无法完全灭绝的疫病。
印度新德里火葬场工人说,「从1987年就在这里工作,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尸体,1994年的鼠疫、2006年的洪灾没有这么严重。」(图/美联社)
随着印度医疗系统崩溃、广场上大量火化尸体及疫情乱象的照片在全球传播,大型火葬场不停息的火焰与弥漫的烟雾,死者遗体依序等着以极简陋方式火化,累到崩溃的火葬场工人说,「从1987年就在这里工作,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尸体,1994年的鼠疫、2006年的洪灾没有这么严重。」有些工作人员过于忙乱,误将还未断气的病患也被误送到火葬场,幸好及时发现;救护车运送已死亡患者遗体时在半路滑落地面,医院里更是夹杂无助的哭声与呼救声。报导还表示,有一位老人的妻子染疫过世,村民怕被感染不让他就地火化,老人遭到驱赶后用自行车载着亡妻尸体四处寻找火葬场,场面令人鼻酸。疫情扩散的灾难景象仿佛人间炼狱,令人不寒而栗。
一位印度老人的妻子因染疫过世,村民怕被感染不让他就地火化,老人遭到驱赶后用自行车载着亡妻尸体四处寻找火葬场,场面令人鼻酸。(图/网路)
印度专家表示,新增病例预计在5月第一周达到顶峰,每日新增确诊可能会飙升至每天50万人,但此一预估受到不少质疑。目前已知感染力最强的B.1.617的双变异病毒株,其感染的比例已占新增感染者的70%。印度每天进行的核酸检测数不断增加,但数次抗体调查发现抗体阳性率仍持续上升,因此高峰时确诊数50万例的预估很可能会被打破。另外,当地气温已升高到40℃,无法及时处理的遗体可能成为新的其他致死性更高的疫病传染源,面对多种疫情夹击的风险,让印度公共卫生专家十分担忧。
印度各种变异病毒株的新增感染人数比例比较图,显示B.1.617成为传播最快、新感染者数量最多的变异病毒株。(图/网路)
以目前印度医疗卫生体系近乎崩溃的状况,恐怕谁都弄不清疫情的真实状况。印媒引述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Soumya Swaminathan)表示,印度实际感染人数可能已经达到官方报告数字的20到30倍,按此估算大约是3.5亿至5.3亿人。有专家指出,100年前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印度就是死人最多的地方,没想到100年后还是一样。
更让外界担忧的是,感染规模扩大与单次感染持续时间越长会提高病毒变异机率。这一波印度病例暴增的可能原因,就是病毒在有抗体和有疫苗的环境中持续进化,当它适应印度这样的环境后,产生更强传染力与致病力基因组的机率大增,等于让印度大量人口与多种族结构成为病毒演化的培养皿。目前已发现240余种变异病毒中包括英国、南非、巴西等变异体,已发现的变异基因组数目多达7684种,已经集全球新冠病毒变异之大全。另外可能还有些新的变异体早已传开,但因无法及时进行基因测序而未能发现。
在病毒变异上还有一些令人担心的新状况,据印度DNAIndian网站指出,有些印度病患出现类似新冠病毒症状,但现有RT-PCR核酸检测却无法测出。专家认为这可能是病毒双重或多重突变所造成,必须对新发现的突变病毒重新测序,再生产新的试剂。此外,病毒的变异加速后,传播性会更强,也有可能改变其耐热性,近月来印度疫情爆发,显示变异种已适应了印度的高温环境。
印度专家认为新增病例预计在5月第一周达到顶峰,每日新增确诊可能会飙升至每天50万人,但此一预估数字被认为过度乐观。(图/路透)
印度卫生部日前针对B.1.617变异体发表的声明指出,这种双突变体可能会弱化免疫效果,传染性也更强,目前正在印度境内迅速蔓延。在疫苗接种扩大后,变异前的病毒很快被消灭,正好给变异疫苗发展的环境,成为主流毒株。
另外,最令人担心的是患者重复感染不同病毒株,会产生抗体依赖增强效应(ADE),击穿疫苗防护墙,让人体原先产生的抗体对变异病毒株失去作用。这种现象曾在登革热疫情上曾出现过,只是目前研究人员尚未确定此种效应是否已在新冠病毒变异体上发生。
印度卫生与医疗环境差,不同毒株交叉感染严重,发展出更厉害的毒株可说是必然的结果。已有不少专家认为,过去有些论点认为新冠疫情可能「流感化」,现在印度的状况确有此趋势。流感疫苗并非一劳永逸,为追赶病毒株变异速度需要经常更新,未来新冠疫苗可能也会走上这条路。医学界也因此呼吁,除了开发疫苗之外,还必须研发治疗药物,双管齐下才能有效抑制疫情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