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序是青少年对家庭的集体呼救:来看看我最真实样子!
▲青春期是个令人困惑的生命阶段,走进那个年纪的我们看来好像非常独立,其实心里正渴望一个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亲。(图为示意图/《谁的青春不迷茫》剧照,下同)
作者:许皓宜摘自:如何出版社《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让你沮丧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虑》
●精选书摘
恩恩:既然前几次的日记都是从妳开始,那么这回就让我先起头好了。我今天和以前老同事施阿姨一起吃饭,她女儿小时候常常跟妳在一起玩,妳还记得吗?就是妳常常叫她「丫头」的小妹妹,她国中毕业以后到国外去念书,然后一直留在那边工作。今年年初,这丫头突然带了一个男人回家过年,是个和我们语言完全不通的黑人,两个人还手牵手说要去办结婚登记,简直把妳施阿姨给吓昏了。妳说结婚这么大的事情,长辈怎么可能马上就答应呢?结果妳丫头妹妹说她对父母感到失望,说她爸妈有种族歧视,不懂得尊重他人,就像小时候没有尊重她的意愿,就随意把她「抛弃」到国外……这丫头还说,爸妈都已经造成她这么多年的痛苦了,最后竟然连她想要嫁给一个带给她快乐的男人都不愿祝福,于是年假还没过完,她就气得拉着那男人又出国去了,好几个月过去都没有和她爸妈联络。妳施阿姨和她先生第一次被女儿这么严重控诉,两人失望又伤心极了!天下父母心啊,父母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孩子好吗?好意怎么会被负面解读呢?妳施阿姨跟我说这件事时,哭得好伤心,我心里也跟着难受,想起妳说的克莱茵女士和她女儿的故事—一个女儿竟然没有去参加母亲的告别式—如果当时是我躺在棺材里,我的灵魂看到这一幕,一定会流下非常遗憾的眼泪。恩恩,人家不都说女儿应该是最贴心的吗?怎么好像很多女儿其实对妈妈有许多怨怼?我们到底是哪里做不好,让你们这么不满意呢?妈妈
妈妈:我为施阿姨家里发生的事情感到遗憾,虽然我本人不在事发现场,无从评论,但我稍微可以理解丫头的心情。妈,您说丫头对她爸妈说的一席话,是「负面解读」父母的好意,我却要告诉您,丫头连这些藏在心底的真心话都敢说得出口,或许才是一种真正想要亲近父母的表现;虽然表面上看来,丫头好像是气得出国去了,但我想她说出这些话以后,心里比谁都不好受,所以恐怕是「躲」到国外去了。我们常常因为一个人外表的强悍而忽略他内心的脆弱—就像丫头表达的是一段充满脆弱的过往,但她旁边的人却只记得她的不满、她的控诉和她的生气—如果是我的话,下次我搞不好就不敢开口了。呵呵……如果只是要维持一个家庭和乐的假象,那谁不会呀!嘻嘻哈哈,鬼扯些没有意义的对白,拉开喉咙发出一些高昂的笑声,只要让空间里头充满热闹的氛围就好了,谁需要懂得家人的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妈,比起这些,您能不能体会一直以来都乖巧无比的丫头,竟然愿意说出一席可能挑战父母的真心话,对她来说是多么不容易啊!当然,我想她说这些话时铁定看来嚣张、无礼,令父母伤心,然而人似乎就得透过这样的武装,才能毫无保留地去碰触那些连自己都陌生的感受。莎士比亚的悲剧故事《李尔王》里也有一位愿意说真心话的女儿。李尔王在他年迈想要退位的时候,找来三个女儿询问:「告诉我,妳们当中谁最爱我?」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凭着花言巧语哄得父亲欢心,得到丰厚的国土作为奖赏,只有小女儿告诉父亲:「您把我生下来教养成人,我也恪尽自己的名分爱您、敬重您,一分不多、一分不少。可是如果有一天我出嫁了,我的丈夫势必拥有我一半的爱和关心。假使我只爱父亲一个人的话,我不可能像两个姊姊一样去嫁人的。」听到这么老实的话,这位国王爸爸怒了,直骂小女儿没有良心,于是将原本要给她的嫁妆,分给两个「说」爱说得一流的姊姊,然后和小女儿断绝关系,把她给赶了出去。
可惜李尔王心里明明最偏爱的是小女儿,原本也打算要跟着她去安养天年的,或许是期望太高,所以失望太深,听不到甜言蜜语的他,一怒之下竟然对忠厚的小女儿破口骂道:「像妳这样不能在我面前曲意奉承,当初不如别生下妳!」
▲莎士比亚《第一对开本》(图/维基百科)
小公主伤心地离开王宫,跟着一心一意爱她的法兰西国王,到远方去成为一国之后;其他两个女儿将李尔王所有权财骗到手后,很快露出对父亲不耐的马脚,想要大笔删去父亲退位后还享受着的优厚待遇,李尔王在两个女儿之间被赶来赶去,才明白小女儿愿意说真心话的可贵,但为时已晚—一场暴风雨中,李尔王精神错乱,变得疯疯癫癫。
莎士比亚这出戏真是个亲子人伦大悲剧,最惨的不是李尔王沦落成荒野中的疯子,而是甜言蜜语不只在谈恋爱或工作上好用,连亲子之间都要倚靠这种假面才能维系,可见我们脑袋里充满「幸福家庭就要一团和气」的荒谬想像,直到付出极大代价后才理解:不完美的往往才贴近真实。
除了李尔王之外,故事里还有另一位被说假话的孩子骗得惨兮兮的父亲—一位对李尔王还算忠心的臣子葛罗斯特。葛罗斯特有两个儿子,老大是合法的婚生子,小儿子是他在外游戏欢场后的私生子。这位父亲最要命的就是老把「合法的大儿子」「不好意思承认的小儿子」这种话挂在嘴边。所以,这位饱受世俗排挤的小儿子心里总是这么想:「为什么别人要叫我私生子?为什么我比人家卑贱?我的体格健壮、容貌端正,哪一点比不上合法的儿子?为什么我就要被冠上庶出、贱种?难道在兴奋的奸情里,得天地精华和父母元气生下的孩子,还不如一个拥着无趣老婆、在半梦半醒间制造出来的蠢货吗?好,合法的长子,我一定要得到你的土地。等着瞧吧,庶出的我将要把合法的长子压在底下。」可怜这孩子年纪轻轻就心灵扭曲了,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苦成为缚在他心上的诅咒,葛罗斯特俊美的私生子就这样成为戏里最可恶的大反派—他勾引李尔王的大女儿和二女儿,让她们自相残杀、想毒害自己的老公来嫁给他,还陷害自己的父亲葛罗斯特被人挖去双眼,甚至施计谋害重修旧好的李尔王和小公主,反正几乎所有人的死都跟他有关,让这部原本可以化悲为喜的团圆剧演变成不折不扣的灾难片。最悲惨的是,明明他是个烂到让人想要砸鸡蛋泄愤的角色,你却可以合理地感受到他为何变成今天这副德性。妈,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远比我们想像的还要大。当我们还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拣选那些让自己比较容易在家庭里生存下去的话来说,也学习如何观察家人的脸色后再思行动,然而当青春期之后,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烈,原本在家庭里所信奉的似乎也变得不大对劲。这是人格在我们内心形成最重要的奋战时刻—有些年轻孩子会大声抗议、有些则借由变化极大的行为来提醒父母:看看我吧,聆听我吧,我想让你知道我最真实的样子!
这怎能称为叛逆期呢?所有的脱序、桀骜不驯,不就是青少年对家庭的集体呼救罢了。妈,丫头当年在这么重要的青春时期,却深刻感受到父母亲不在身边,我想这或许是她之所以形容自己「被抛弃」的原因吧。青春期是个令人困惑的生命阶段,走进那个年纪的我们看来好像非常独立,其实心里正渴望一个更能理解自己的父母亲。丫头虽然已经过青春期了,但从她的行为我明白,她想被父母理解的渴望,从来都不曾死心—我和您的交换日记对我来说也是同等意义。这难道不是件好事吗?我们没有选择被痛苦绑住,而是想把痛苦化为可以超脱痛苦的力量。我们心里的孩子仍是怀抱希望的。
★本文经如何出版社授权,摘自《即使家庭会伤人,爱依然存在:让你沮丧的不是人生,而是你的焦虑》
★这些人事物及场景,你是否似曾相识?◆执意把衣服折得一丝不苟的人,什么原因让他执著于整洁?◆不敢上公共厕所的学生,真的只是害怕细菌吗?◆不断开关电灯的年轻人,心里真正想关掉的是什么?◆没办法平心静气和大主管说话,真的只是因为老板太机车?◆没办法拒绝强势的女人,难道不是因为她身上有些似曾相识?◆坚持不愿吃路边摊,或许和童年的穷酸感有关?
★留在过去的遗憾,会变成无法摆脱的宿命,唯有觉察和表达,不同的可能性才会开启。
您有满腹妈妈经、爸爸经想大声说出来吗?《ETtoday东森新闻云》亲子版欢迎您来分享育儿心得,灌溉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来稿请寄「parenting@ettoday.net.tw」,并请注明「个人简介」。本报保留筛选、修改权限,文章登出不另行通知,不便之处敬请见谅。
★更多孕儿、婆媳、婚姻相关话题(报喜文、集气文、抱怨文等),欢迎加入「欧腻的育儿妈妈经~姐就是要碎碎念」脸书社团一起交流讨论,也欢迎大家秀出任何宝宝照、怀孕照、个人美照跟脸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