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痛别急着吃制酸剂 医示警5后遗症:恐致胃癌
医师提醒,胃痛未必是胃酸过多所导致,长期服用制酸剂,反而可能增加感染风险,甚至是罹患胃癌。(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许多人以为胃痛是因胃酸太多,会服用制酸剂。家医科医师李思贤表示,很多时候胃部不适,并非胃酸过多,而是因胃酸分泌不足导致,且长期服用制酸剂,恐会影响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B群的吸收,进而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骨质疏松、感染,甚至是胃癌。
李思贤在「思思医师,陪你健康的好朋友」PO文指出,胃酸除帮助我们吸收重要的矿物质,例如钙、镁、钾、锰、铜、铁和维生素B群及消化蛋白质外,还有杀菌的功能,能帮助我们对抗细菌、病毒、霉菌和寄生虫。
李思贤指出,很多时候胃痛、胃灼热、打嗝、腹胀,并不是因胃酸不足,而是因感染幽门螺杆菌等其他因素,有研究指出,60岁以上人群中,约30%已罹患萎缩性胃炎,胃几乎无法分泌酸,而胃酸不足还可能引起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进一步影响消化功能,会让人出现腹胀、腹泻或便秘。
李思贤指出,胃酸不足会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例如影响碘、甜菜碱、锌和B群的吸收,进而导致营养吸收不良、骨质疏松、感染,甚至胃癌。当胃酸不足时,食物无法顺利排空,可能在胃中停留过久并发酵,让人感到喉咙「酸酸的」。其实,那酸味不是胃酸,而是食物发酵产生的酸。
李思贤表示,制酸剂等胃药,主要用来解决急性问题,不宜长期使用,要真正改善胃痛或胃食道逆流,还是得处理根本原因,建议从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做起,例如睡前不要吃大餐,尝试抗发炎和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等。
食药署在官网指出,食药署提醒,有些人担心吃西药会伤胃,服药时一定要搭配胃药,但并非所有药品,都会引发肠胃不适的副作用,此外,若长期过量服用制酸剂,可能引发副作用,例如含铝盐的制酸剂易导致便秘、含镁盐的制酸剂容易产生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