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遂宁,向一线休闲度假城市冲刺
今天是2020年中国休闲度假大会的新闻发布会,在这个特殊时期,这个会具有特殊意义。一是反映了抗击疫情的决定性成果,二是反映出旅游行业对抗击疫情的信心和决心,三是反映了四川遂宁的充分自信。为此,我以“遂宁:向一线休闲度假城市冲刺”为题,说几句话。
首先,简单解释一下“一线休闲度假城市”。大家很熟悉一二三线城市的说法,而且变成了流行语。我刚刚从无锡回来,他们一说就是我们是“二线半”城市,此说大谬。实际上,这个说法是房地产行业为了开发便利,逐步形成的说法。中央从来没有这个划分,只有直辖市、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等行政性的划分,很多政策也是按照这样的划分下达。中央也从来没有认可这个说法,那么为什么如此流行呢?一是简便,二是大体符合实际感受,三是便于房地产商炒作。而且,在中国的语境之下,口号掌握领导,简便引领群众。从逻辑上说,各个领域都可以推出一二三线城市。由此,我今年一月去遂宁,就提出了建设一线休闲度假城市的目标。作为一个研究课题,我们现在正在进行,作为一项工作,现在已经推进。之所以给遂宁提出这个目标,一是城市化的发展和聚集,成渝城市群是中国下一步发展的重点,遂宁恰恰处于城市群的中心。上亿人口,上万亿的消费,几万亿的产值,构造了庞大的基础。二是地理条件,面积5300平方公里,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素有“东川巨邑,文贤之邦”的美称,地处北纬30度线,是世界上一条神秘的景观线文化线历史线,其中自然条件和景观的精华都在中国。三是经济条件,遂宁历史上农业发达,这些年经济发展,形成均衡发展的格局。四是生活条件,可游可停可待可玩,吃香喝辣,温泉奔放,山林遍布。五是休闲度假产品与设施,经过填平补齐,已经具完全备。我20年以前第一次去遂宁,就评点:遂心所愿,福寿康宁。所以,一个房地产的三线城市,旅游的二线城市,从休闲度假角度来看,完全可以成为一线城市。下面我谈三点。
一、大考与常考
中国,从1月下旬到4月末,整整百日的疫情冲击,疫情冲击有偶然性,经济冲击和全球化变动冲击则是必然。三个冲击叠加,且还在进行中,旅游遭遇灭顶之灾。百日抗疫,百业凋敝,上万家旅游企业倒闭破产。更大的影响在于,旅游直接就业2825万人,加间接就业,总量高达7987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0.31%。
对于艰辛困苦的中国旅游业,五一是一次大考。我们通过了这次大考,放松的幅度会增加一些。但五一只是复苏,而不是振兴。五一的特点,城市休闲成为主流,乡村度假产生高潮,需求转向,产业转型。
现在难关已过,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常态化成为主流。所谓常态化,一是疫情常态化,不能想着疫情过去,一了百了,恐怕要长期伴随疫情。二是防疫常态化,有距离,少聚集,戴口罩,勤洗手,成为常态。三是新的生活方式常态化,在若即若离之间,憋了一百天,总要释放,但是也只是释放而已,之后自然是常态化。四是环境的常态化,家庭环境建设成为第一,自然环境的追求越来越猛,社区环境的权重提升。所以,常态将成为常考,考的是韧性,也是人性。
二、战略转型:休闲拉动
中国旅游的下一步将会发生战略变化,至少是在旅游恢复之中,休闲主体的格局将会形成。旅游链是更加复杂的问题,不能笼笼统统说。控制疫情首先要控制人口流动,而旅游的本质就在于流动,这是冲突,不可避免。我们一般说旅游,往往局限在观光,需要大量人口长途出行,大范围流动。在世界疫情泛滥的情况下,航空公司基本停摆,入境旅游想都不要想。国内长途旅游则涉及大交通等各个环节,也需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进行,这又涉及到各个环节的协调,也涉及到成本和价格等问题,在不确定性很强的情况之下,也不宜大量开展。可以看到的是,观光旅游需求会受到严重压抑,短期内并不乐观。旅游行业也要顾全大局,不能过于急躁,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万一,也是全局性的影响。
但是,中国已经形成99万亿元人民币的经济体量,人均GDP7万多元,满足现实需求,挖掘潜在需求,引领未来需求,是我们需要做好的大文章。其中,核心要素是内生需求与外来需求。现在看,全国基本可以分为几种情况,第一种是北京情况,观光旅游多年主体,此次疫情损失最大,翻身也困难。第二种是广东情况,传统观光旅游资源一般,但是休闲度假资源丰富,所以形成温泉集群、主题公园集群、乡村度假集群、美食集群,启动较为容易,见效也快。第三种是长三角情况,已经形成了都市旅游、文化休闲、乡村度假并重的格局,只要环境允许,自然会火爆。第四种是中部情况,除湖北以外,其他地方都没有伤筋动骨,但是囿于传统模式和收入水平,内生消费不足,恐怕需要比较长的时间调整。第五种是西南情况,虽然在市场上不断产生热点,但是局限于经济发展水平,内生消费更加不足。第六种是西北和东北,基本上是北京情况,但是经济水平相差更大。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即海南,度假产业已经形成,而且主导,今年的日子相对而言会比较好过。总体而言,都面临着内生消费与外来消费的问题。从区域来看,困难的地方居多;但是从体量来看,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其中共同性的要素,一是人口总量,人多消费自然多;二是城市化发展水平,水平高要求就高,消费相应就多。这是从量和质两个方面的约束,也是判断标准。在多年发展过程中,全国已经产生了若干旅游万亿省,广东、江苏、浙江、四川,首当其冲。还有一批即将进入,湖南、贵州、河南等地蓄势待发,但是疫情挡住了去路。现在看,凡是向休闲转型的地方都有希望,转得早主动,转得快从容,这是中国旅游的战略性转换,也是必然选择。拉动消费和促进就业,是大家普遍关注的大问题,美国人曾经说过:一个人的休闲,就是另一个人的就业。休闲同时促进消费和就业两个方面。
三、如何转型
可以看到的是城市休闲和乡村休闲的火爆,成为现象级的消费。压抑这么长时间了,何以解忧,唯有休闲。吃吃喝喝,玩玩乐乐,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释放压力,放飞心情。而且,休闲没有长途人口流动,自然没有大风险,方方面面压力都小。其次,升级的消费则是度假,是一次性长途交通,多日停留,全面消费。除了形成品牌的度假地之外,现在城市的退休老人都热衷于到山区度假避暑,今年也会成为热点。第三,就是房车和营地,又有私密安全,又能到处游荡,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房车。营地基本都在大自然之中,山青水秀,形成一种新的生活方式。第四,在这个过程中,科技的力量将越来越大,便利化是永远的追求,必然促进科技的进入。城市休闲是大众性的,乡村休闲是普遍性的,度假享受是新型消费,房车和营地是未来导向。这也是中国旅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消费引领供给,供给促进需求。但是,这些新型消费一般都是短链消费,甚至是一次性消费,又多是当地人消费,挣钱不容易。而观光旅游是长链消费,外地消费,相应来说,盈利空间大一些。十年以前,曾经碰到一位市长说,旅游是外来消费,我一定要重视;休闲是本地人消费,没有更多的实际意义。当时感觉,这个市长还是动脑筋的。今天不同了,从治国理念来说,休闲更贴近民生,更增加大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从拉动消费来说,以短补长,是一种选择。高频次,短距离,低单价,大众化,是一种趋势。形成市场分工体系,长短结合,高低俱全,是一种成熟的表现。今年旅游消费的总体表现,将是休闲主体,观光辅助;度假主导,多样运行;房车开路,营地生活;科技支撑,多元发展。
为此,需要采取一些创新做法。第一,需要推出一批国家休闲城市,气候、环境、设施、特色,是四个主要方面,这和传统的旅游城市还是有侧重点的不同,各个城市群都需要这样的休闲城市,甚至成为休闲中心城市。第二,需要建设一批国家度假城市,沿海和内地都需要,从国家旅游度假区扩大到国家度假城市,将会对城市的提升产生新动能。第三,全面落实休闲标准化。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经过十年努力,已经制定并由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了25项休闲领域的国家标准,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现在需要宣传贯彻,并且和休闲城市与度假城市的建设连在一起,深入促进。第四,需要挖掘一批市场典型,包括城市中央休闲区、休闲社区、休闲农庄、度假社区、花卉休闲区、商务休闲区,等等,现在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发育,最后形成系列,拉动市场主体,对应新型需求。第五,现在大把的资产存量,比如所谓的特色产业小镇,上不上下不下,其中一些可以向休闲度假小镇转型,通过对应需求,以盘活资产。这些事情,不需要资金的大投入,但是需要智慧的大投入,需要文化的大投入,需要生活的大投入。
对应上述工作,遂宁已经走在前列。下一步,应当达到 “五化”。首先是标准化,这是基础建设,现在正在积极推进。其次是精品化,无论什么时候,好东西都是有市场甚至是抢手的。第三是集群化,集群化能够形成品牌,吸引市场,形成好的商业模式。第四是品牌化,产品品牌,娱乐品牌,演艺品牌,文化品牌,方方面面都需要领军人物和领军影响。五是公共化,休闲度假对于公共设施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要求更高,这也是对城市总体水平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