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声笑匠背后的泪 卓别林的黑白人生

图、文/ Harper's BAZAAR

谈到喜剧,谁能忘记那不出声就能使一堆人笑开怀的卓别林?他的诙谐,成为一种招牌,他的高帽西装、一撮刷子般的小胡子,以及那过大的皮鞋,还有一只拐杖,早已成为一种文化形象。他的一举一动中,总有着最精准俐落,用肢体演绎出独有的幽默。

▲卓别林用无声的幽默,让许多人笑出了声。(图/GETTY,以下皆同)

而那总在人前带来欢乐的卓别林,其实背后积累着各种辛酸与细腻,来自他不顺遂的童年。

▲十二岁的卓别林(左),三十岁的卓别林(右)。

在卓别林幼年时,他的父母就已分居,他与同母异父的哥哥就跟随着妈妈一起生活。他的母亲剧场工作,除了演戏唱歌,却不幸地在30岁时罹患喉炎,从此失去声音。因为如此,卓别林在五岁时就替妈妈登台表演,也从此注定了他的表演人生

而家里的经济也在妈妈生病后每况愈下,三人时常三餐不继,兄弟俩也因此流连过收容所与孤儿院,这让卓别林在孩提时期就已尝尽被嘲讽与无助的滋味,然而,这些却从未将他打倒,甚至接连着的父亲过世、母亲发疯,只让他比同年的孩子更独立、成熟。

他卖过花、送过报纸,也当过理发师学徒,年纪轻轻就看见世间百态,使他日后的表演里总比别人多了一些不同层面的观点。

一步一步慢慢往上爬的卓别林,在24岁那年,他终于被纽约的电影制片公司看上,得到了一份电影合约,从此踏上他长达六十多年的电影旅程

一日,他在揣摩自己的电影角色时,突然闪过了一个灵感:「我想要一切都存在着冲突感,我要将肥硕的裤子配上紧身的西装,小小的高帽配上过大的皮鞋。我加上一撮胡须,因为这可以增加我的年龄却不掩饰我的表情。我起先并不知道这个角色是什么样子的,但在我完装的那一刻,我逐渐了解他。而当我走上舞台,这个角色便完满地诞生了。」。

这个流浪汉角色在卓别林的第二部电影《威尼斯小孩赛车记》首次问世,并成为了我们今日熟知的卓别林形象。

从来没有一个美国电影,发光发热又令人喜爱的角色竟是一名流浪汉。他身处社会底层,却更懂得关怀他人;尽管滑稽,却也不乏英国绅士的风度翩翩。这个社会边缘人角色反映出了卓别林早年的困苦经验,并透过幽默来讽刺与反思现代社会。

而他的人生经验,也让他的喜剧总同时染上些许悲剧色彩。当他的流浪汉角色在银幕上迈着八字步伐出现,带给世人无尽欢笑,而这样的欢笑却飘散着人生际遇的凄凉,「悲喜剧」的概念因他而在电影史中奠定。

▲电影《城市之光》。

而他最著名的一部无声电影-《城市之光》,便是他将喜剧与情感交融得最出色的一部作品。这部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故事讲述一名流浪汉爱上了一名卖花盲女,并努力为她筹措医药费。卓别林以社会小人物道出了辛酸与最朴实的温暖,也暗暗批判社会中那些拥有财富却自私自利的人,电影评论家James Agee甚至夸赞说,这部电影的结尾是影史中最伟大的一段表演。

▲电影《摩登时代》。

除此之外,他另一部最知名的无声电影《摩登时代》,更是直截了当地敲击了当年的社会问题。美国经济萧条时期,新兴工业资本主义兴起,劳资阶级之间的对立愈加明显。卓别林饰演的工人在工厂生产线上被弄得晕头转向,还卷入了齿轮之中,描摹出了面对机械时代来临人类的恐惧与不安,并透过此一电影大胆批判了金钱至上的资本主义。《摩登时代》的笑中带泪是卓别林风格的最佳诠释,而此作品也在日后被视为美国电影史上最棒的电影之一。

▲John Galliano 2011 春夏男装系列。

而卓别林的形象,也在时尚圈里留下了影响,众多设计师们在伸展台上以当代服装对他的经典形象致上追忆与致意,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便属John Galliano 2011年的春夏男装系列。

模特儿们从巨大齿轮里走出,有着一张白脸上有着一对深邃黑眼圈、一头卷发、一顶高帽,以及那绝对不可或缺的小胡子。服装线条依旧宽松颓废,经典流浪汉形象却在John Galliano的巧手下有了精致的一面,进化成高级时装里的Dandy风格。

▲1972年卓别林被授与第二个奥斯卡荣誉奖

卓别林的一生,拿了两次奥斯卡荣誉奖。一次是在1929年,另一次是在1972年,当年,他获得了在场明星的五分钟的起立鼓掌,也是奥斯卡历史上最长的致敬。

而他也在1975年被伊莉莎白二世女王授与勋章,被封为爵士

这样一个文化偶像,在他逝世四十年后依然是不朽的经典。他将默剧推到了巅峰,将喜剧发展出更深的层次,也用自己的力量让各种小人物的小故事登上大银幕。他的笑中有悲,悲伤里又存有着无数光明希望,他用自己的生命,讲出了影史上最精彩的一段故事。

【延伸阅读】

雕像走出的双胞胎模特 PAVLOVA姊妹

新一代瓷娃超模接班人SARA GRACE

*本文由 Harper's BAZAAR Taiwan 报导,未经授权同意不得转载*更多时尚艺术资讯,尽在《Harper's BAZAA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