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兵制才能让台湾更安全?

国军CM11勇虎式战车。(图/取自陆军官网)

作者毕殿龙

民进党「立委」萧美琴近日展示「是否赞成台湾为增强军力而恢复征兵?」的研究资料给的结论是,民众认同征兵制的站绝大多数。以此想要推动征兵制。而民进党2016提名人蔡英文,也放言,自己如果竞逐领导人成功,将在征兵制和募兵制之外找出第三条路。民进党用俨然已全面夺回政权的姿态来谈论台湾的兵制,加之美国驻台代表发言说,支持台湾发展不对称军力,应对不断增强的军事威胁。这些综合到一起不仅让人想问:民进党还没有上台,为何先紧张自身的安全?什么样的兵制才能够让台湾安全?

民进党「立委」萧美琴提到的「是否赞成台湾为增强军力而恢复征兵?」的研究资料说:各年龄层都以压倒性幅度表示支持恢复征兵,赞成者至少都达到50%以上,其中30到39岁年龄层支持者更高达70%。对此,台湾防务主管部门的陈永康指出,现在募兵制已经无法走回头路。 对此,台湾游不少民众质疑「萧美琴是想继续征兵啰?不知道民进党为何让没当过兵的人在国防委员会里瞎混?这样能质询出个什么东西?有当过兵的都知道,国军的问题根本不在兵员不足,而是出在兵力的配置不当!例如明明台湾就是海岛国家,为何到现在还是将最多的兵力放在「陆军」?难道还想反攻大陆?」「又例如萧美琴提的什么装甲、砲兵等,这些对台湾的国防有个屁用?如果真要出动装甲与砲兵,不就表示台湾的海空已经失守?到那时就算有再多的坦克与大炮,结果还不是只有投降或被灭国的份?明明陆军对台湾根本毫无用处,结果民进党不但不懂得要求裁撤,还反其道要求增兵?难道民进党全部都是「穿裙子的」,因为没当过兵所以才对国防如此无知?」(摘自东森新闻云论坛 刘严证

对于台湾2016「大选」提名人蔡英文表示,若当选后,将在募兵和征兵制度间找到一个最好的制度。「蓝委」林郁方痛批,这种讲法是不负责任,这样的人如果未来当「三军统帅」,台军将不知为谁而战为何而战。

幻象2000。(图/记者陈明仁摄)

民进党此时引发讨论征兵制、募兵制,是否因为自己上台后,知道不可能像国民党执政那样能够确保平顺预感到自己的两岸政策立场可能会造成两岸紧张局面的预先准备?尤其是想在国民党执政时通过自己想要的兵制法案,让自己当政时,没有后顾之忧。其动机让人起疑。

如果单纯的谈论兵制,还无法让人有更多的怀疑。如果结合美国驻台代表的发言,他们声称要台湾增加军费,支持台湾发展不对称军力应对不断增强的军事威胁的讲话。这些综合到一起,让人感到这是一个小孩,在准备戳破马蜂窝前,先把自己的头脸包裹严实的思维和状态。而另外一个大人在旁边给其提供毫无用处的工具,并大喊加油。

什么样的兵制能够让台湾更安全其实和从美国进口多少和什么样的武器才能够更安全是一样的问题。

台湾如果不自找麻烦、主动寻求台独挑战大陆的容忍底线,募兵到一定的专业军人就能够应对突发危机;兵员和战力做到不让对岸有轻易占领的冲动或占领需要付出相当代价的程度,就能够在谈判时保持自己的底气。但民进党上台后,如果真的要继续推行台独,即便全民皆兵都不会是安全的。这一方面是因为战争形式,不再是人海战术,甚至是不接触型的战争。封锁和对战略要点的摧毁,长期不安定环境结合心理战、经济战等都会让各种兵制无法应对相应局面。

具体到台湾,征兵制和募兵制的问题同样多。先不说征兵制和募兵制那个制度能够培养更有战斗力的军人。仅就忠诚度来说,民进党一直污指国民党阵营是外来政权和有「亲中卖台」倾向。如果实行征兵制,两岸如果开战,怎么能够指望他们保卫台湾呢?与其如此,倒不如募兵制,通过高新和志愿的形式招募和培训更职业和专业,也足够忠诚的军人。这样像太阳花运动的那些年轻人,民进党的支持者不但能够确保兵员充足,也会有足够的奉献和忠诚。也不需要担心军事机密外泄。这大概也是台湾民众讨论时,呼吁民进党和台独人士的子女多当兵的本意所在之处吧。

同样,台湾如果要自找麻烦,什么样的军备都无法保证其安全。美国撺掇台湾多买美国的武器,有多少是基于台湾自身的安全考量有都少是生意人的立场无法细分。事实上,台湾倾全部力量购买武器,如果宣布独立,两岸开战也仅是让战斗打得更惨烈和长久一些。结局还是一样。不要说大陆的综合实力现在超越台湾很多倍。即便大陆最衰弱的时候,只要两岸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对台湾的影响远大于大陆。这也是笔者曾经写过一篇专门的文章《毕殿龙:两岸谁才更需要和平协议》的基本立论所在!

民进党未曾上台,先考量自己被人打的时候,能够也打疼别人。而不是考量如何亲和和化解可能的危机。这就像柔弱者手中没有武器,还更容易做出和自己身份、力量相当的、冷静的判断;但一旦手中有了自认为可以确保安全的武器,如再没有与人为善的心,更容易铤而走险和自取灭亡。「不作不死( No do no die)」。如果确定自己一定是要自找麻烦,那还是实行募兵制吧,即便不能让台湾更安全,但起码可以更符合个人的意愿。

●作者毕殿龙,河南,资深评论员台海评论家,以写国际时事和台湾评论为主。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