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发现遗址 或为秦汉血祭地
由坛、壝、场构成的「坛场」,符合文献「寺土为坛,除地为场」的记载。(取自人民网)
2016年祭祀境发掘区鸟瞰。(取自人民网)
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凤翔县城西北的柳林镇血池村,日前发现一处祭天遗址,证实属于秦国国君和西汉多位皇帝亲临主祭的大型祭天场所,且是目前已知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结构保存也较完整的遗迹。
该处遗址被命名为「雍山血池秦汉祭祀遗址」,是大陆首次发掘出西汉早期的国家祭天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秦汉考古部主任田亚岐指出,已确认相关遗迹包括各类建筑、场地、道路、祭祀坑等3200多处,挖掘出两处遗迹性质不同「夯土台」和「祭祀坑」。
从出土建筑遗迹判断,圜丘状「夯土台」上应有小型建筑,并有类似「壝」的矮墙围绕,围沟外侧有三重递降的台阶平地,勘探时发现多条通向祭天台的通道,与文献中秦汉时期,祭祀天地、五帝的祭坛「畤」完全相符。印证雍城从秦国迁都后,历经秦代至西汉武帝时期,仍被视为「圣都」,国家重要的祭天仪式仍在此举行。
距离「夯土台」1公里的东南方,还发掘一处祭祀坑遗址,出土2109件文物。文献记载,祭祀坑是用来埋葬祭品,包括青铜车马器、玉、贝等文物,以及埋马牛羊三牲的肉坑。另还有些空坑,疑似是血祭坑。所谓的血祭坑,是在祭天时,采集动物的血,用血来进行某些祭天仪式。
文物出土 利秦汉研究
村中耆老表示,遗址所在的血池村为古地名,或许村名与古代祭祀采血场地有关。考古人员已抽取「空坑」的土质样本,将透过文物检测,考究是否有文献记载的「血祭」和用火「燔烧」痕迹。
考古学家认为,从「透物见人」角度来看,此次发掘出土文物,对深化秦汉礼制、秦汉政治、中国古代礼制文化等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
小 灵 通祭天
源于上古时期,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祭天是华人最隆重、庄严的祭祀仪式。在帝制时期,祭天通常由皇帝,也就是上天之子主持,平民不能祭天,透过仪式传递对天帝崇拜并祈求降福保佑子民。受「天圆地方」传统观念影响,祭坛往往为圆形,象征天的形状,又称为圜丘。(庄舒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