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亲们有了家门口的“文化圈”
核心阅读
近年来,安徽省当涂县五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断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创新文体活动,打造家门口“文化圈”。
办起广场舞队,开好农家书屋,成立文化志愿服务队……公共文化服务不断下沉,畅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乡亲们的文化生活越过越美。
“姐妹们,跳舞咯!”午饭刚过,安徽省当涂县五星村广场舞队队长陶小香,就在微信群里吆喝起来,“大家抓紧,老地方见。”
不到半小时,队员们就陆续赶来。动感的节奏、精美的服饰、整齐的舞姿,五星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大舞台上,这支全部由本村村民组成的广场舞队,正在为第二天的演出进行最后排练。
“广场舞队队员的年龄普遍在50岁左右,除此之外,我们还组建了锣鼓队、诗歌朗诵团队等等。”正在台下指导排练的五星村文化协管员黄震说,近年来,五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不断整合当地文化资源,创新文体活动,打造家门口“文化圈”,畅通了文化惠民的“最后一公里”。
上午,阅读室
老人们有了听报的好去处
上午9点,走进五星村村部大门,就听见一阵清脆洪亮的朗读声。循着声音,村部一楼的电子阅览室,几位老人围坐阅读,领读人戴玉正在朗读报纸上的文章。
“你看,这上面清楚地标注了领读时间、领读人和领读类型。”拿起这一周的领读活动安排表,黄震介绍起来。“每天上午8点半,我们都会在这里开展领读活动,只要不是雨雪天,村里老人们就会约着一起来,听我们读报纸。”
许立勇老人是领读活动的忠实听众,今年已经72岁的他,只要有时间,都会准时赶到阅览室。“年纪大了,眼睛也花了,看报纸上的字有点模糊。”许立勇说:“现在好了,村里专门有人读报,每天早上走到这里,听上一个小时,国家大事基本就了解了。”
与许立勇不同,杨永金老人更喜欢听当地新闻。“一些本地政策、民生新闻,我都特别感兴趣,有时候还会喊上朋友一起来。”杨永金笑着说。
“为了满足每位老人的阅读需求,每天早上8点,我们的领读人就要赶到阅览室,挑选不同类型的文章。”戴玉说:“除了国家大事和当地新闻,我们还会读一下近期的天气预报和养生知识,比如今天正好有一位患有痛风的老乡,我就读了《痛风患者还能自在涮火锅吗?》这篇文章,提醒他注意日常饮食。”
说起领读活动的初衷,黄震深有感触。如今,800余户村民告别了杂乱的村庄,住进了整齐的楼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原先在村里,老人们可以时常聚在一起聊天,可到了小区,家门一关,反而没那么方便。”黄震高兴地说:“现在有了领读活动,老人们每天多了新去处,除了听听报纸,了解新闻,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还能一起唠唠家常。”
傍晚,农家书屋
临近傍晚,农家书屋逐渐热闹起来。
暖黄的灯光,整洁的地面,室内摆满了书籍和孩子们的画作。有孩子在读书,也有家长正给孩子辅导作业。“今天一放学我就带孩子过来了,这里环境好,离家近,学习氛围浓厚,还给我们提供免费的纸笔。”村民魏亚萍打开了话匣子,“做完作业,孩子还能在这看会课外书。”
两年前,农家书屋可不这样。
黄震刚成为村里文化协管员时,这家书屋只见房子不见读者,冷冷清清,利用率极低。黄震坦言,县城图书馆离五星村很近,图书种类又丰富。
怎么才能用好农家书屋?黄震利用各种机会走访调查,了解村民的阅读需求。“有一回,一位家长问我书屋里有没有教辅书,因为孩子在书屋写作业时,想查阅相关资料。”黄震说:“这件事启发了我,实际上,五星村潜在的阅读人群很庞大,村部对面就是一所初中,孩子们不愿意来距离近的农家书屋,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精准满足他们的阅读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黄震和同事一起购置孩子爱看的课外书和实用的教辅书。“遇到家里有初高中毕业生的,我们鼓励他们把辅导材料和做过笔记的课本捐出来。”
在书屋的一角,黄震专门设立了“流动图书专栏”,里面是各家捐的教辅材料。“经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来书屋借书的孩子越来越多,还有家长反映,孩子弄不懂的知识难点,通过书屋的教辅材料和旧书笔记得到了解决。”
书屋的人气越来越高,黄震趁热打铁,又连续策划了好几期特色活动。“我家孩子参加过书屋举办的‘21天阅读打卡计划’,现在每天晚上吵着让我读书给他听。”魏亚萍说。
日常,志愿服务队
调动更多村民的积极性
今年76岁的袁仕鹏,退休前是一名中学老师。如今,他有了一个新身份——五星村校外辅导站辅导员。
“几年前,我偶然听到有家长说,学校一放暑假,孩子就没人管,在外面瞎玩,功课落下不说,安全也没法保障。”回忆起创办辅导站的经历,袁仕鹏说:“当时我就想,作为一名退休教师,如果我能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给他们辅导功课,家长们的担忧不就解决了吗?”
说做就做。“当时很多家长不相信,怎么会有人免费办辅导班呢?我让他们把孩子交给我,试一试。”袁仕鹏说:“教室就设在我家的一间屋子里,第一个暑假下来,效果不错,这让我决心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辅导站的名气越来越大,来上课的孩子也越来越多,教室空间显得有些不足。2017年,五星村党委书记许武梅了解情况后,把村里闲置的一间屋子交给袁仕鹏,用作教学场地。“村里不仅解决了场地问题,还给辅导站添置了学习用品,考虑到暑期气温高,还给我们送来了风扇、矿泉水等物资。”袁仕鹏说。
2018年,五星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资源,深化志愿服务,组建了一支文化志愿服务队,并第一时间把袁仕鹏吸纳进来。
“有了统一的制度和管理,村里对辅导站的支持越来越大,原先学生上课需要自带板凳,如今村里专门抽出一笔钱,请师傅为孩子们制作椅子,还把原来的课桌进行加固。”袁仕鹏告诉记者,2014年至今,自己已经辅导了100多个孩子。“有些孩子虽然不在辅导班了,但平时见到我,老远就打招呼,我的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感动。”
目前五星村文化志愿服务队共有26人,志愿活动涉及课外辅导、书法教学等方面。想让村级文化服务中心真正发挥作用,不能仅仅依靠文化协管员,还要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真正满足大家的需求。
为了发挥文化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安徽省通过整合资源与共建共享,两年来建成村级文化中心1.6万多个,覆盖率从不足30%提升到90%以上。村级文化中心利用乡村舞台、广场等自办演出、开展活动,既丰富了乡村文化生活,又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
《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14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