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文荣/亲爱的,我们吃的猪排变薄了?

▲只要稍加留意,就能发现生活中的经济学。资料照,本图当事猪排。(图/示意图记者陈睿中摄)

文/钟文荣

前两天去一家连锁日式猪排馆用餐,发现原本的「厚切猪排」变成「薄切猪排」,当下,我竟然有种物价变贵了的错觉,明明主计总处说物价年增率持续负成长,是名目的「通货紧缩」(简称通缩),但我点的这一份炸猪排,怎么有「通货膨胀」(简称通膨)让民众购买力变差假象

台湾是否出现「通缩」?这问题不仅是小老百姓感受有异,就连「亚洲开发银行」(ADB)和央行总裁也有不同的解读。

如果物价持续下跌,代表消费者认为明天的物价会比今天便宜而不消费或减少消费,当市场的消费需求紧缩,上游的供应商就会受到波及整体的经济产出会下滑,最终就会造成民间消费不振,投资也不振,经济成长率自然就会下挫。

一个物价涨跌现象,怎会让大家感受不同,解读不同?问题就在于大家感受的「点」不同。小老百姓感受的是日常需求用品,ADB看的是物价成长率,然而央行在意的却是核心物价成长率。

ADB警告台湾今年一到八月的物价成长率沦为负值,与新加坡泰国同时陷入「通缩」,但央行彭总裁却认为台湾物价下跌主要是受国际油价下跌的影响,核心物价成长率还是正值,根本没有通缩的问题。

台湾到底有没有出现「通缩」?根据严谨的定义答案是─没有,但仍不能排除台湾有「通缩」的疑虑,因为今年的核心物价年增率都在1%以下,如果景气持续低迷下去,「通缩」的问题仍是潜伏在侧。

过去,台湾曾经有几次出现「通缩」,自2000年起共出现三次,第一次是2000年逢网路泡沫,第二次是2003年出现SARS,第三次则是金融海啸后的2009年,而2003年的通缩甚至让台湾列入全球四个「通货紧缩」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从百货周年庆看景气!(图/达志示意图)

从消费现象来说,「通货紧缩」会影响百货公司营业额吗?

10月份正逢各大百货公司的周年庆,观察2000年以后的百货公司营业额统计数据,百货公司的营业额年成长率只有在2006年受双卡风暴和2008年受金融海啸影响出现负成长,分别衰退0.91%和0.17%(当年10月的营业额成长率仍达13.31%和4.61%),其余各年皆为正成长。2006年和2008年这两年都没遇上通货紧缩,而通货紧缩最严重的2003年,百货公司营业额年成长率还有1.58%,2000年网路泡沫时亦高达9.08%,2009年金融海啸时还有3.18%。看来,即使是通货紧缩,大环境不佳,台湾百货公司的营业额还是几乎可以闻风不动。

今年,百货公司营业额累积到9月的营业额仍比去年成长5.16%,业者照理应不会担心今年的营业额成长率。但春江水暖鸭先知,10月后百货业者的感受似乎和周年庆一开始时的乐观不一样了,几个指标型业者认为今年如果能够维持去年的营业额就不错了,也就是说,今年有可能仅有「零成长」或「低度成长」,所以必须第一波、第二波、第三波的加码促销逼出买气

因小而见大,今年的景气或许真的是岌岌可危,而行政院公布的「短期消费提振方案」打算以四十亿的预算振兴消费提振经济,四个月内能否生效,只能拭目以待了!

作者钟文荣,科普经济学作家资深产业分析师。经常四处卧底探究百姓生活,把枯燥的经济分析转成民众能懂的文章。以上言论个人观点,不代表公司立场。更多名家观点,敬请锁定ETtoday名人论坛云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