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起泡3分钟不散 小心肾脏病上身
大甲李综合肾脏科医师陈采峰提醒民众,不要把含糖饮料当水喝。(陈淑娥摄)
大甲李综合肾脏科医师陈采峰提醒把含糖饮料当水喝,未来恐会洗肾。(陈淑娥摄)
台湾慢性肾脏病患超过200万人,却很少人提早有警觉。大甲李综合肾脏科医师陈采峰表示,肾脏损伤起初没什么征状,只有小便会起泡,但大家却容易忽视导致延误就医,他提醒,蛋白尿的泡泡不易消散,观察至少3分钟,若泡泡持续就要提高警觉。
大甲李综合肾脏科门诊中有一名60多岁患者,不知道自己有糖尿病,没想到口渴喝了有糖饮料,血糖飙高到1000多mg/dL,超过正常值至少10倍,经过紧急用药治疗、洗肾,已经恢复正常,现在持续在门诊追踪至少4年,病情稳定。
陈采峰说,慢性肾脏病分成五期,但是初期没有明显的征状,只有在小便时产生泡泡尿,抽血检查肾功能皆正常,尿毒素没有上升,也不会水肿,不过,这时已产生尿蛋白,如果没有验尿进一步检查,恐慢慢的让肾脏病变严重,他指出,蛋白尿的泡泡不易消散,观察至少3分钟,若泡泡持续就要提高警觉。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才不会严重拖到要洗肾。」陈采峰表示,罹患慢性肾脏病可能因患者本身有高血压、糖尿病或是痛风引起,乱服用成药也会造成。
陈采峰说,慢性肾脏病要依照医师的嘱咐靠药物治疗,定期服药,千万不能自认为病情稳定随意停药,让病情恶化变得更严重。平时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多吃蔬菜、多喝水,尤其现在慢性肾脏病有年轻化趋势,天气逐渐转热,年轻人喜欢喝含糖的手摇饮料解渴,如果每个礼拜喝超过3杯以上,恐怕就会伤肾。
陈采峰提醒,台湾洗肾率世界第一,避免慢性肾脏病恶化沦为终身洗肾,要从控制饮食做起,少把含糖饮料当水喝,消炎成药也要少吃,如果发现自己尿尿起泡时,便要提高警觉到医院就诊检查,才能把握黄金时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