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动作可救一命 环团吁丢口罩前剪断挂绳

苗栗县自然生态学会,即日起在苗栗市弥而蔬食人文咖啡馆办理废沸洋洋海洋艺术创作展。(巫静婷摄)

苗栗县自然生态学会执行「赤脚海岸1392」专案,2年来带领亲子家庭沿竹南至后龙海岸,进行多达14次的净滩活动,每次都能清出约2、300公斤的海洋废弃物,其中又以塑胶渔业废弃物居多,亲子伙伴利用捡到的海废进行艺术创作,即日起在苗栗市办理展览,警惕世人爱护海洋环境,减少垃圾源头

戴姓一家人多次参与净滩,亲子共同创作「怒海控塑」艺术作品。(巫静婷摄)

疫情爆发后口罩垃圾增加,自然生态学会常务理事林锦坤指出,口罩丢弃前,若没有剪断挂绳,一旦进入环境生态,可能成为缠绕海洋生物鸟类凶器,进而造成生物死亡,净滩过程发现,很多渔民使用流刺网,网到的不仅有鱼类,也卡着大量的垃圾。

戴姓兄妹介绍海废艺术作品,大方讲述创作的过程与理念。(巫静婷摄)

废沸洋洋海洋艺术创作展开幕,参与者体验利用海洋废弃物制作小卷吊饰。(巫静婷摄)

自然生态学会获县府环保局补助,2018年起执行赤脚海岸1392专案,带亲子家庭净滩,并办理环境教育及艺术创作活动,不同县市的家庭互相交流,培养下一代的环保意识。林锦坤指出,1392源自于中港溪后龙溪初估的长度实际走过12多公里的海岸线,经常可见海废。

苗栗县自然生态学会,即日起在苗栗市弥而蔬食人文咖啡馆,办理废沸洋洋海洋艺术创作展。(巫静婷摄)

苗栗县自然生态学会,即日起在苗栗市弥而蔬食人文咖啡馆,办理废沸洋洋海洋艺术创作展。(巫静婷摄)

林锦坤表示,台湾海峡像大鸿沟,垃圾易汇聚搁浅在西部海岸,中港溪与后龙溪之间,虽有些海岸人烟稀少,却夹藏许多渔业废弃物,有鱼网保丽龙等,展览作品「龙王鲷」就是以保丽龙创作,龙王鲷全台不到30只,是珍贵的保育类物种。去年在后龙外埔渔港举办1日展,提倡减塑爱地球,呼吁世人改变乱丢垃圾的行为。

苗栗县自然生态学会,即日起在苗栗市弥而蔬食人文咖啡馆,办理废沸洋洋海洋艺术创作展。(巫静婷摄)

来自竹北的戴姓一家人多次参与净滩活动,他们利用捡到的海废,制成章鱼渔夫,一网撒下捞到却是满满的垃圾,戴爸爸表示,作品让人反思海里究竟是鱼还是垃圾,也担心下一代看见的海洋可能垃圾比鱼多。他们也说到,前年捡到大量塑胶袋免洗餐具、手摇杯、宝特瓶盖,减塑政策上路后,塑胶袋有减少,却常捡到轮胎拖鞋渔网浮球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