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基金公司勿需委曲“求全”

证券时报记者 陈书玉 裴利瑞

在国内基金行业,存在着一种刻板印象——想要成为头部资管机构,必须要走“大而全”路线。似乎要不断补齐业务短板,“门门功课都优秀才是好学生”。

上述印象作祟,也使得许多基金公司即使在某一领域建立了特色化优势后,也难免陷入“盲目拓宽业务条线,企求成为全能型公司”的怪圈。比如,有以主动权益见长、“小而美”著称的基金公司,不断大力拓展固收业务;也有已在被动投资领域成绩斐然的基金公司,调整公司战略,转向发力主动权益;身处头部ETF的某“大厂”,至今从未放弃打造综合性、多元化大型资产管理公司的目标。

实际上,在海外的资管行业中,大量“小而美”的特色化机构与少数综合性机构共同繁荣成长,就是行业的生态。

比如,在美国头部共同基金中,既有富达投资这样的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也有深耕被动投资的贝莱德和先锋领航,还有专注于境外投资的资本集团、深耕债券投资的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扎根养老退休规划的普信集团等。在这样的生态中,“大而全”和“专而精”都能取得了成功,“长袖善舞”于ETF、主动权益、资产配置、固定收益、货币市场、境外市场等其中的某一两个领域,一批基金公司赫然崛起。

波士顿咨询(BCG)将全球资产管理机构分为四大类,即阿尔法精品店、贝塔巨头、分销平台以及解决方案专家。当前,国内基金管理公司的机构类型、商业模式仍然较为单一,参考国外发展经验,未来我国公募基金行业大概率也将按照股东资源、人才团队、资源投入、专业基础等维度出现分化,最终形成综合性大型财富管理机构与特色化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协同发展、良性竞争的行业生态。

基于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深度、广度与复杂度,大量提供资产配置、投资顾问、养老服务、管理咨询、技术服务、股权投资等差异化、特色化服务的基金公司,也将共生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