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差会重创视力 造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会造成各种眼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成为视力损伤的主要成因之一。若无适时追踪治疗,有可能导致失明,影响患者生活水准甚钜。(示意图/ Shutterstock )
视网膜是眼睛当中重要的构造,负责将光转变为神经讯号,再经由视神经传递至脑部,使我们感受到视觉。若将眼睛比喻为照相机,则视网膜就是相机中的底片或是感光元件。视网膜主要由密度极高的神经细胞所组成,需耗费大量的养分,故而也有密集而复杂的血管构造以供应丰富血流。
糖尿病会造成各式各样的眼病变。其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已渐成为世界上视力损伤的主要成因之一,并在已开发国家中位居首位。若无适时追踪治疗,有可能导致失明,影响患者生活水准甚钜。
●疾病成因与流行病学
在长期高血糖的影响之下,反应性氧化物质、糖化终产物等的增加,会造成身体各部位的血管内皮细胞病变,以及血管周边细胞的损失,视网膜血管亦不例外。这些供给视网膜神经细胞的重要网络会因长期高血糖而产生微血管阻塞、微血管瘤,以及微血管渗漏,使得视网膜出血或水肿,进而影响视力。如视网膜长期缺氧坏死,将产生新生血管,造成玻璃体出血;同时还可能因为严重的发炎反应,诱发视网膜纤维增生,甚至拉扯视网膜,造成裂孔或牵引性视网膜剥离,致使失明。
患有第一型糖尿病达20年,得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机率为99%,其中有50%属于较为严重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有第二型糖尿病达25年,则有60%的患者会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25%是增殖型。所有的患者中,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影响视力,甚有失明之虞者,占三分之一,且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非老年人专属的疾病。我国研究显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盛行率,虽以老年人较高,然而所造成的视力损伤或失明,则以40至65岁之男性为最高,40至65岁之女性次之。
●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表现
依严重程度,此疾病可为非增殖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型者又可依表现分为轻度、中度、重度。
疾病初期,眼底检查可见少许视网膜微血瘤(microaneurysm),此时为轻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随病程进展可进一步发现点状出血(dot hemorrhage)、硬性渗出物(hard exudate)、棉絮状斑(cotton wool spot)等。如置之不理,则会产生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intraretinal microvascular anomalies, IRMA)与血管串珠(venous beading),即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一年内进展为高风险增殖型病变机率为15%,3年内为60%。
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指已产生新生血管(neovascularization)者。疾病继续进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视网膜纤维增生或牵引性视网膜剥离,将大大提高患者失明的可能性。然而无论疾病轻重,皆有可能产生视网膜水肿。水肿程度可以用光学同调断层扫描量化,同时也可评估视网膜各层病变状况,以及感光细胞受破坏之程度。
●治疗方式
控制血糖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不二法门。初期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追踪观察为主;如进展至重度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可考虑全视网膜雷射光凝固术治疗,减少疾病恶化至增殖型的机会。
若产生视网膜水肿,于符合健保给付的条件下,可申请眼内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ti-VEGF)药物。即使没有视网膜水肿,眼内注射抗血管新生因子也对轻度至重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以及短期玻璃体出血有疾病控制与降阶的效果,但暂无健保给付。如疾病严重产生长期玻璃体出血、纤维膜生成或视网膜剥离,则需手术治疗。
本文仅简述糖尿病造成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还会造成许多其他的眼病变,包括眼表炎症如干眼症的恶化、早发性的白内障、虹膜或隅角新生血管造成的青光眼等,不一而足。糖尿病人宜及早接受内科治疗,并于眼科规律追踪,方能远离糖尿病所导致的严重视力损伤。
本文转载自台大医院云林分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