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依涵免死 关键心理报告:非典型罪犯!再犯率不高

谢依涵躲过一死,关键原因在她的心里鉴定报告,被认为再犯风险率不高。(图/东森新闻)

记者杨佩琪台北报导

震惊社会的八里双尸命案,主嫌谢依涵从一审到更一审,接连被判死刑,更二审时却改判无期徒刑,关键原因就在谢依涵的心理鉴定报告。高等法院委托中央警察大学犯罪防治学系教授沈胜昂台大心理系专任教授赵仪珊进行鉴定,结果认为谢依涵没有反社会病态人格,也典型罪犯亲友也未「放弃」她,加上谢依涵清楚展现对过去行为反省,若持续适当辅导,再犯可能性不高。

高等法院委由沈胜昂、赵仪珊2名教授对谢依涵进行心理鉴定,评估有无再犯风险及教化可能。结果皆认为,谢依涵没有反社会病态人格,因无法面对父亲过世悲痛情绪,加上有自恋、过度自我膨胀、自我要求过高状况,从不对外求援,欠缺处理负面情绪与压力能力,才以伤害他人可解决所有问题为由,爆发双尸命案。

而赵仪珊更进一步说明,谢依涵并非典型「罪犯」,虽然友善、具同理心,但在成长过程中,欠缺提供良好情绪调节榜样,又不知子几能掌控情绪的程度,导致悲剧。目前谢依涵在监所内接受宗教团体,与教诲师的辅导,已清楚展现对过去行为的反省,表达希望能与被害人家属进行「修复式司法」,只要保持这样的状态,矫治可能性高。

高院透露,包括前雇主,妈妈咖啡店老板吕炳宏,前顾客室友等,都曾写信给谢依涵,鼓励改过。(图/东森新闻)

另外,一般犯罪者多被其家庭抛弃,但谢依涵的家人愿意接受她,前雇主、顾客甚至室友也曾写信鼓励她而非放弃她,只要借由适当个人努力、正面的家庭关系与支持,继续接受更生人团体与教会辅导,再犯的风险率并不高。

高等法院因此判定,已见谢依涵朝正向改变,再犯率可能性极低,施以长期监禁,加上监所、家人的教化、鼓励,可改变性格,改过迁善重返社会。因此认为此案尚未达到「求其生而不可得」地步,无立即剥夺谢依涵生命,与社会永久隔离的必要,但谢依涵还是得积极提出具体有效,且可被接受的方式修复家属伤痛,填补所受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