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安平古堡更名 不接地气惹议

台南近来向中央争取经费,投入包括热兰遮城(安平古堡)、普罗民遮城(赤崁楼)现址遗构挖掘及周边考古等,图为安平古堡。(台南市文化局提供/曹婷婷台南传真)

古迹是历史文化演进的证据,一砖一瓦除了是先民的血汗,也构成在地居民生活的背景。也因为古迹与居民具有血浓于水的关系,更名时理应更为谨慎。此次文化部文化资产局审议通过的「热兰遮堡遗构」更名案,正是因为没有顾及在地居民的情感,企图便宜行事,才会惹出如此大的风波。

1624年荷兰人在台南安平建立全台第一座城堡,起初命名为「奥兰治城」,之后改称「热兰遮城」。在考古团队启动一系列的挖掘工作后,近来又挖出不少荷兰及清朝时期的遗构,被文史界视为历史溯源的重大斩获。特别是面对台南即将迎来建城400年,这一连串的考古发现,堪称意义重大。

这些遗构还没有完全重见天日,文化部文资局却忙不迭地召开古迹审议委员会「正名」,甚至还计划将原本的2处国定古迹,并入新的「热兰遮堡遗构」内,此举不仅没跟在地居民打声招呼,也无视该堡曾历经10次更名的地理与文化总体概念,尽管文化部尚未正式公布,却已无端惹来「安平古堡」的更名风波。

诚然,文化资产法定名称的更改,依法只需古迹审议委员会审议通过,再经文化部公告即可,但因审议委员都是学者专家,往往只从历史、考古及学术等专业角度看待命名一事,难免忽略在地居民与古迹的生活情感,才会出现古迹命名与民众通用名称不同的奇异现象。

安平古堡更是台湾众多古迹里,少数经历了荷兰、明郑、清代、日据及战后民国时代的建筑物,地位特殊,又是国内外观光旅游的指标性景点,任何更名的举动,经常牵一发动全局,岂能不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