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分‧析-涨电价带动的预期心理有多可怕?
电价调涨在即,电对物价的带动力量有多大?图/本报资料照片
电价调涨在即,电对物价的带动力量有多大?广受各界关注,这可以分两面来探讨,一是从产业关联来观察其影响的规模,二是从历史资料来研判其可能带来的预期心理。央行总裁杨金龙昨日表示他比较担心的是预期心理。
事实上,调涨电价的预期心理之所以令人担心,正因为它的产业关联效果较大,依照2016年产业关联表(63部门国内关联程度),电力的向前关联系数名列前矛,达2.88,高于石油煤制品、陆上运输、金融服务、电信等多数产业,这意味着当每个行业都生产10,000元的产值,所需购买的电就高达28,800元,向前关联系数大,代表各业对其依赖深,当电价调高,其推升总体生产成本也大。
近日各界经常提到电费调涨一成会推升通膨率0.12个百分点,这只是对家庭部门的直接影响,并未考虑产业关联效果,如果考虑产业关联效果,业者由于电力成本提高是否会转嫁给消费者?而使得通膨上扬一发不可收拾?其所牵涉的除了市场竞争是否充份,再来就是预期心理,而这也是最不可测的变数。
1979~1981年二次石油危机之所以在全球酿成停滞性通膨,关键正在预期心理,以台湾而言,从1979年8月到1981年2月,不到两年电费调涨了四次,当年的情势危急,调涨也是迫于无奈,然而这也形成了严重的预期心理,以致通膨如脱缰野马,1979年尚未宣布电费调涨前,通膨率仍不到10%,随着政府宣布调涨,年底通膨率已达12%,次年元月电费再度调涨,通膨率一跃而至17%,10月电价又涨,年底通膨率已达23%,1981年2月电价第四度调涨,在两年的高基数下,这一年通膨率仍高达16%,虽然政府随后推动「新勤俭运动」来缓和需求,但由于预期心理仍在,通膨率始终居高不下,直到1982年才渐趋缓和。
综观经济史,通膨压力与通膨经常只在一线之间,那条楚河汉界就是「恐慌」,而恐慌正来自于预期心理,当预期心理扩散,通膨压力须臾即化为通膨怪兽,冲击经济成长,改变所得分配,对社会产生严重的破坏作用。在电价即将调升的此刻,政府除了从预算财务面考量,预期心理的防范也万不可轻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