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市场牛市2.0将启 A股吸引力依旧
多个国际投行预测,未来一年新兴市场资产将有不俗表现,但新兴市场国家的基本面差异较大,押注亚洲以外的新兴市场需要格外注意。
“期待已久的新兴市场牛市2.0或许已经开始。”
近日,据彭博社报道,自今年3月新冠疫情导致市场暴跌以来,新兴市场股市已经反弹超8万亿美元,过去8个月增加的市值已超过了2016年至2018年的两年牛市。
本月中旬,美银美林发布了对管理着5260亿美元资产的基金经理们进行的月度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新兴市场是他们最青睐的投资目的地。
临近年末,各大国际投行纷纷发布了2021年市场展望,大多数机构都看好新兴市场,并给予中国股市增持评级。
新兴市场前景广阔
彭博社表示,尽管新兴市场股市已连续第三个季度上涨,但相对而言仍然比较便宜。MSCI新兴市场指数相对于标普500指数的估值低31%,历史平均为25%。分析师已连续11周上调了对MSCI新兴市场指数的收益预期,这是自2018年2月以来最持续的看涨。
富兰克林邓普顿新兴市场股票首席投资官 Manraj S. Sekhon在媒体会上对记者表示,新兴市场的表现近几年都由亚洲经济带动,加上新兴市场股票从年初至今表现良好,更有助于经济有效复苏。在控制疫情方面,包括东亚等主要新兴市场受惠于经济数字化转型,促使这些地区的抗疫表现比其他国家更有效,市场因此对新兴市场未来数年的前景感到乐观。此外,就疫后的潜在经济表现而言,东亚市场在应对疫后的经济活动明显有较好的准备,令其复苏速度有望比发达市场更快,因此前景更吸引人。
瑞信预计未来一年新兴市场资产将有不俗表现。高盛表示,随着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经济开始反弹,新兴市场的表现将超越世界其他地区。
贝莱德将新兴市场股票评级上调至“超配”,因美国新政府上台后扩大财政支出、外交政策趋于稳定、美元走弱和负实际利率将有利于发展中市场的资产。
债市方面,富兰克林邓普顿西方资产管理新兴市场债务主管廖家�疟硎荆�随着新兴市场债券被纳入更多主要指数当中,新兴市场债券预期基本面表现强劲,加上估值具备吸引力,有望成为主流投资类别。
联博集团固定收益资深投资策略师江常维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我们认为新兴市场在未来这一年会有不错的表现。“今年上半年,市场非常担心新兴市场的主权债券可能会出现大幅度违约,因为疫情肆虐,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医疗水平较低。但事实上整个新兴市场国债表现比较稳定,原因首先是IMF提供了部分资金帮助一些国家纾困。其次,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新兴市场国家在整个财政刺激政策的执行程度上较小,主要原因是为了控制财政赤字。这对新兴市场债券的债权人来说是一件好事。如果新兴市场国家能够把财政赤字控制好,其相对违约的可能性也会比较低。此外,从估值上看,新兴市场的高收益债比美国高收益债更有吸引力”。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江常维也强调,新兴市场国家的基本面差异较大,不同国家投资等级不同。“像A等级的国家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低等级国家包括委内瑞拉、阿根廷等。此外我们会避开旅游观光依赖度较高的国家,如土耳其、斯里兰卡等”。
《华尔街日报》也表示,押注亚洲以外的新兴市场需要注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疫苗的普及将是缓慢的。而且在过去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亚洲市场的表现都好于亚洲以外的新兴市场。
升维发展将成为重要转折
根据IMF预测,中国将是全球唯一在2020年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2021年相对2019年的增速也将达到10.3%,继续领跑全球。
高盛认为2021年亚太地区股市可能会进入“最佳位置”,预计全年收益率将达到18%,并给予中国股市增持评级。
摩根士丹利对MSCI中国股指和A股均给出继续“超配”的评级,对A股继续持乐观立场,认为估值仍有吸引力,“十四五”规划将提供支持,其在MSCI指数中的权重可能进一步提升。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2021年是中国“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从注重量和速的增长到强调升维发展将成为重要的转折:其一,构建“双循环”是打造系统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国在未来的经济转型期破解全球存量博弈的陷阱;其二,中国将通过制度创新推动关键领域改革,以促进要素自由流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其三,中国在新冠疫情中经受住了经济、金融、治理等全方位考验,也体现出了制造业全产业链的核心优势,未来科技创新的引领将促进中国经济更为稳定协调的发展。
瑞信也认为科技行业是明年中国市场主要增长领域之一,因中国科技公司正在逐步取代零售、医疗保健及教育等线下领域的市场份额,而且这种趋势还将继续下去,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将会一同带动科技行业的发展。
联博集团股票资深投资策略师黄森玮表示,今年A股领涨的板块是科技和医疗行业,其他例如工业板块或汽车板块没有很大涨幅。A股目前的估值价差已经达到历史上相对较高的水平,也就是说价值股相对成长股大幅度折价。回顾历史,当A股估值价差达到高位时,通常都会有一些价值股开始轮动,所以明年持续看好新经济的表现,尤其是一些今年没有较大涨幅的价值股,可以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