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美术馆「对画录-新竹典藏教育现场」 展开跨世代美育对话

▲即日起至6月20日展出《对画录新竹典藏教育现场》。(图/新竹市美术馆提供,同下)

地方中心/综合报导

新竹市美术馆即日起至6月20日展出《对画录-新竹典藏教育现场》以陈进何德来李泽藩、郑世璠、陈在南前辈艺术家的典藏品为引,邀请万一一、阮玺陈孟泽、杨奕轩、徐梦涵等五位不同媒材创作表现的当代艺术家,进入学校,与艺文领域老师共备课程,带着新竹学子环顾前述5位前辈艺术家的发展历程,透过创作与前辈艺术家展开跨时空美育对话

市长林智坚表示,新竹市现有378件典藏品,从2017年起市府开始整饬典藏品资源与梳理新竹在地美术史,从提升典藏品保存环境开始,并开发典藏资源做成学习教材包提供老师运用于教学,也曾将「东门城」为主题的典藏画作,以数位复制输出形式,进入新竹市10所学校展出,让校园化身成微型美术馆。这次美术馆跨艺术家、学校合作展出《对画录-新竹典藏教育现场》,更是活用典藏的新典范。

新竹市副市长沈慧虹出席开幕会致词指出,不管是艺术创作,或者是普世的生活美学,都是从教育做起。《对画录-新竹典藏教育现场》除了是与前辈艺术家的对话,也是和自己的对话。前辈艺术家画作留给后人,透过后人的教育、导引,典藏作品才能发挥其功能;学校除了是孩子美的域外,借由艺术计划也让新竹的孩子理解选择、尊重,知道自己要往哪里去,这才是艺术典藏教育最大的意义。

美术馆策展计划主持人蔡庆辉指出,本次展出是美术馆首次大型馆校合作的创作型计划,从108-109年的新竹市美术史研究为基础,今年媒合五位当代艺术家与五所在地学校,协助当代艺术家与艺文领域老师共备教案,展开为期两周的入校课程,让观众在美术馆看见整个计划的成果。她表示这次展出有四个面向:一是梳理新竹前辈艺术家生命历程;二是当代艺术家以创作回应前辈艺术家;三是年轻学子们向前辈艺术家致敬;四是再现典藏教育的现场,从照片、教案和纪录片中,可以看见艺术家与师生在课程中如何透过认识前辈艺术家,进而激发创作与提高美学涵养。也期待延伸教学现场至展场,借此抛砖引玉,开启更多对于典藏教育与教学方法的想像。

文化局表示,陈进、何德来、李泽藩、郑世璠、陈在南是新竹最具代表性的前辈艺术家,五人中以陈进最早崭露头角,20岁即入选台展,有「台展三少」美称,也是台湾首位入选帝展的台湾女画家;五人出生年代接近,多有交叠与共通点,像李泽藩是郑世璠、陈在南在新竹第一公学校(今新竹国小)就读时、画画的启蒙老师,三人也是台北第二师范学校(今国立台北教育大学)毕业生,也都曾任教于新竹第一公学校(今新竹国小),为新竹市美育播下种子。

何德来则是从东京美术学校(今东京艺术大学)毕业回台三年期间,积极推动现代美术创作与欣赏,与李泽藩创立新竹美术研究会并密集办展,当时年纪尚小的郑世璠在这段时间看展深受启发,长居日本的何德来1956年返台办个展,郑世璠亦协助展览事宜,三人长期都致力于推动美术现代化。

五位受邀参与计划的当代艺术家也与新竹多有渊源,陈孟泽本身为艺术家及建华国中美术教师,以何德来的〈自画像〉为题,带领建华国中美术班学生以画纪录自我样貌。杨奕轩毕业于国立清华大学艺术与设计学系研究所,这次他到李泽藩曾任教的新竹国小,与学生用画笔书写日记,呈现不同时代与世代看待风景的视角。同样生于香山的徐梦涵以陈进的生平故事为引,让香山国小三年级学生以常见于陈进作品的人物与花卉主题创作。

定居于香山的万一一则以郑世璠〈风城斯吧〉作品概念出发,与香山高中美工科二年级学生以复合媒材立体装置呈现香山风情。擅长影像创作的阮玺为摄影家阮义忠之子,为玄奘大学校友,本次以「水」为引,带领曙光女中摄影社至新竹市内各处水域拍摄,对照前辈艺术家陈在南〈青草湖码头〉、〈码头〉两件关于湖畔与港口风景的绘画创作。

《对画录-新竹典藏教育现场》开幕活动出席贵宾共有新竹市副市长沈慧虹、新竹市文化局副局长李欣耀、艺术家万一一、阮玺、陈孟泽、杨奕轩、徐梦涵、香山国小校长颜美祯、建华国中校长黄信腾、曙光女中校长姚丽英、曙光女中老师黄丹琪、香山高中校长洪碧霜、香山高中老师林扬庭、曙光女中与香山高中学生

文化局说明,《对画录-新竹典藏教育现场》展期从4月1日至6月20日止,儿童节与清明节连假4月2日至5日不休馆,欢迎民众来美术馆享受当代创作者和新竹学子们与前辈艺术家齐聚一堂的艺术飨宴。欲知更多展品内容请上「新竹市美术馆」粉丝专页(https://goo.gl/ZdtXtm)查询,或洽1999市民服务专线或拨打03-5332841文化局专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