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钛企业网络:用市场交换供应链的台湾方案

10月25日,全球最大的顾问公司麦肯锡出版了一本新书「钛经济」(The Titanium Economy: How Industrial Technology Can Create a Better, Faster, Stronger America),顾名思义,这本美国中心主义的论述,反思一个全球分工格局下的重新定位,并且在他们的研究中寻觅次世代的美国竞争力。内容有如美国版的「隐形冠军」(人家德国作家已经写了两代了,第二版书的最后一章还以台湾为题)。德国前总理梅克尔在西门子与博世幕后的操刀下,「工业4.0白皮书」早在十年前就已经比较工业2.0与3.0如何演绎为工业4.0的结构改变,无奈一场俄乌战争把欧陆推进了二战后最凛冽的寒冬,而工业生产也在欧陆能源危机中加速了外移的布局。

美国一向标榜自由放任(laisser-faire)、也迫于国际竞争,改采政策介入的做法。晶片法案、抑制通膨法案(IRA)这些国内法案,加上印太战略与CHIP4等国际上的合纵连横,剑指中国的真正目的还是川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倡议。选举口水之外,工业的牛肉在哪里?过去30年的格局与连结,瞬间在资金、人才、技术与管理上全面面临崩解的起步。美国透过政策引导返乡的供应链,却凸显了过去30年的工业真空,除了互联网带动的虚拟经济之外,实体经济的残破令前往参加Select USA的外国企业不敢恭维!要什么、没什么的美国,坐实张忠谋董事长对美国的评价。

「钛经济」一书擦脂抹粉,难掩美国政策携手全球供应链重返荣耀的困境。是啊!书中688家钛经济公司是上市公司,占美国民营公司数量的五分之一。其中大约 80% 的钛经济上市公司是中小型企业,销售额从1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不等,员工人数在2,000到20,000人之间。380家最大的私营钛经济公司的年总收入约为2500亿美元。但这些钛经济的种子可能需要全球供应链的养分浇灌、茁壮,才能匹配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策略雄心吧!

「钛经济」中的这些企业(姑且称为钛企业)有一个特点,是他们擅长创新驱动的有机增长,它们通常是微型垂直领域的领先者—领导10到15家专业领域公司发挥群聚效益。由于市场狭窄,公司和他们的客户都非常了解它们。这与德国的隐形冠军和台湾产业型态都具有高神似度!由于产业属性相近,钛企业与台湾供应链的迁徙具有高度关联性。当半导体这些巨擘正急着因应美国政策的连环拳之际,台湾的隐形冠军如何把握美国政策上的吸力,没有太多政策论述,但吾人可从顾问公司的报告中按图索骥。美国在重建封闭中揭开了另一个世代,美国当下与未来以用市场交换供应链的难得机会,台湾的隐形冠军若能携手美国钛企业(他们只获得不到1%的风险投资进入了工业技术领域)。与中国和德国等主要竞争对手相比,美国公共部门对钛企业的支持也很有限,最严重的莫过于美国高等教育的荒废,他们对四年制大学学位的强调在很大程度上低估了向人们提供制造业的可能性。

电动车大商机,应该是台湾隐形冠军布局重中之重!1825期商业周刊以「赚美国钱:史上最好的时刻」为封面故事,报导了台湾的隐形冠军在底特律蹲点多年的故事,宏健国际要做汽车零组件的「好市多」,将引导台湾相关业者突破汽车产业Tier-1的魔咒,甚至为台湾汽车产业搭台,为零组件业者铺陈Design-in的康壮大道。全吻合研华科技何春盛董事在10月13日台湾制造峰会中揭橥台湾产业的转型方向:(一)以电脑资讯产品为主的弱电领域转往机电产业等强电领域发展、(二)从单一产品的思维转向以系统整合为主、与(三)将原本的制造、代工,强调成本为主的思维,转由智造、品牌与创造价值来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