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迷思误导诊治!台湾人每小时1.1人死于糖尿病

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理事长 杜思德医师表示,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之一,来自于国人多年来对于胰岛素等针剂治疗药物,仍存有许多错误的迷思和恐惧,延误黄金治疗时机。以杜理事长门诊经验观察,在门诊中跟患者建议转换胰岛素治疗时,有7成会拒绝。尤其周遭的亲戚和邻居听到要打胰岛素,就会开始做负面宣传,以至于至今仍有许多糖尿病患认为「打胰岛素=控糖失败」、「打胰岛素就会洗肾、失明、截肢」、「打胰岛素=糖尿病末期才需要」! 虽有多项研究证实针剂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肠泌素GLP-1,在降低糖化血色素效果及安全性都是优于传统口服药,在国外已普遍使用;但国内大部分患者往往第一时间宁可让血糖失控、也不愿意接受针剂糖尿病药物治疗,而延误病情、增加心血管病变及致死风险。

对此,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为提高国人正确的控糖观念,期以对抗蝉联多年且高居不下的糖尿病死亡率,特别邀请有百变天王之称的郭子乾,以轻松趣味的方式来开讲糖尿病患常见的控糖及胰岛素迷思,同时邀请六位资深控糖模范现身说法,并搭配卫教师和医师的专业解说。《你7了没!胰代模范 糖伯虎开讲》卫教影片在8/17(三)起即可于DAWN 糖尿病对话网下载,并预计于全台医院诊所强力放送!

胰岛素迷思+恐针心态 = 影响医病 延误黄金治疗时机!

杜理事长点出,台湾虽有超过200多万糖尿病患,但目前胰岛素的使用率仅有16%,欧美国家早已将胰岛素针剂当作糖尿病患者的第一线用药,在胰岛素的使用率有40%。国内目前糖尿病临床常用的针剂药物有胰岛素和肠泌素(GLP-1),不透过肝、肾代谢,而是「直接补充」体内所缺少的胰岛素和酵素,因此在控糖效果和安全性都比口服药还高;只是国内民众长久以来对胰岛素的错误认知、及对每天扎针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害怕,也影响多数医师不到必要时候,不会处方胰岛素疗法,反而错失最佳控糖的时机。很多病患都是等到血糖已经过高、出现并发症前兆时才愿意用针剂药物来治疗,然而糖尿病为一「不可逆」的慢性病,当器官泡在糖水里太久,就像梅子腌过再也回不去一样,为时已晚。

糖尿病治疗原则: 不让胰岛细胞过劳死,及早直接补充胰岛/肠泌素,控糖有效又轻松

研究指出,当民众被确诊为糖尿病时,胰脏已过劳一段时间,而体内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只剩下50%,且逐年下降5%5。因此在糖尿病治疗原则上,都是以提供体内所缺少的胰岛素或肠泌素为治疗方针,只是口服药物机转大多都是刺激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长期下来仍会让胰脏和胰岛细胞加班、过劳,针剂药物像是胰岛素或肠泌素则是采直接补充方式,因此对于糖化血色素的下降有显著表现。有研究指出,若第一年治疗就搭配胰岛素,比单用口服药,患者的胰岛细胞功能增加1倍、糖化血色素的下降幅度更多(胰岛素+口服6.15vs口服6.34) !而每降低1%的糖化血色素,可减少14%心血管疾病的风险、37%小血管病变风险、21%糖尿病死亡率。

杜理事长建议,随着科技的进步,胰岛素的演进已做到针头比每天测量血糖的针还细,是比两根头发还细,打下去就好像蚊子叮一下。若糖尿病患者想要更积极控糖、减重或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胰岛素或肠泌素GLP-1不失为一个好的治疗选择。

卫教学会邀百变天王趣味开讲破迷思 六大「胰」代模范分享每天扎针心路历程

中华民国糖尿病卫教学会今年特别邀请国内百变天王 郭子乾担任今年的「你7了没!」糖尿病卫教大使,以「糖伯虎」一角来开讲糖尿病六大常见的控糖及胰岛素的迷思。郭子乾表示,自己的妈妈就是最标准的「胰代模范」,每天按时打胰岛素;影片开拍前还特地跟妈妈取经,想要了解病患的悲情心态;不过妈妈实在太正面了,刚好让他也换个角度思考,反过来用轻松趣味的方式来呈现,相信一定能鼓励到不少患病的糖友们!

【你7了没!糖伯虎开讲六大主题】

第一讲. 彩色人生篇: 每天要打针,人生是黑白的?!

第二讲. 打针不痛篇: 打胰岛素,每天都要痛一下?!

第三讲. 打针安全篇: 打胰岛素安全吗? 打了胰岛素是不是就会洗肾、截肢,甚至失明?

第四讲. 胰脏休息篇: 药用吃的就好了,为什么医生要叫我打胰岛素?还要打针!!

第五讲. 体重控制篇: 糖尿病患本来就胖啊,先控制好血糖,腰围之后再说啦!

第六讲. 及早预防篇: 我知道血糖控制不好好像会有中风、或心血管疾病,但应该不会是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