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餐桌:憂鬱的美食家,日本孤食化問題

一个人吃饭,是日本的美学还是社会问题?图为日本影集《野武士的美食》(野武士のグルメ),主打「一人饭」的美学浪漫。 图/《野武士的美食》剧照

这段开场白出自漫画改编的日剧《孤独的美食家》(孤独のグルメ),描绘上班族井之头五郎,趁着跑业务的时候一个人大快朵颐、享尽各种美食的故事。孤独一个人吃饭,在日本被称为「孤食」(こしょく),五郎大概是日本最著名的孤食者,将一个人吃饭的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

但是日本政府却觉得,再这样继续孤食下去恐怕不太妙。

日本农林水产省于今年5月29日公布年度报告《食育白书》,指出日本国民一个人吃饭的孤食现象有逐年成长的趋势。根据《食育白书》针对3,000名20岁以上的国民抽样调查统计,2017年度日本国民在一星期中,超过4天以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用餐的孤食者有15.3%,相比2011年调查结果的10.2%上升了5%。

而政府忧虑的是,孤食化现象将伴随着国民身心健康的风险提高——营养不均衡、慢性病、甚至与人群疏离,越来越厌世,最后导致自杀。「孤食化」一词成为政府眼中的社会负面因子,孤独的美食家井之头五郎,在内心独白里赞叹美味的同时,一边也被政府列入了高风险族群。

《孤独的美食家》井之头五郎,把孤食的浪漫表现得淋漓尽致。 图/孤独のグルメ官方脸书

▎《食育白书》与《食育基本法》

所谓的《食育白书》,是日本政府依据《食育基本法》所规定,针对国民饮食生活、食育推广等项目提出的研究白皮书,每年定期公布。内容会分为食育政策的现状与问题、推进措施、相关研究报告等,过去由内阁府负责,2016年4月后移交给了农林水产省。

「食育」(しょくいく)观念在日本已推行许久,这一个词汇的出现,早期可以追溯到日本明治时期1896年左右,有「食养元祖」之称的医师石冢左玄,还有「帝国食育会」这样的团体,实践石冢左玄的饮食养生之道。同时期小说家村井弦斋的著作《食道乐》之中,也可见「食育做为德育、智育、体育基础」的观念,后来也被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推广食育政策时所引用。

2005年日本通过《食育基本法》,是当时罕见将此课题立法的国家案例。除了推动健康饮食生活的观念之外,历经多起食安风暴的缘故,食品的生产消费和安全问题也是基本法特别处理的项目。与此同时,食育政策也一边朝向软性的文化面着手,在「和食文化」登录为UNESCO无形文化资产的契机,推广以米食为中心的「日本型饮食」文化。

不过,立法的初期也并非没有争议。最初日本要通过《食育基本法》时,其中一个质疑的声音是:个人的饮食生活,政府是否有必要用到立法的规模?在食育政策角度,个人饮食背后隐藏着社会问题的因子,既然关乎社会的健康与否,政府似乎就责无旁贷;而前述的孤食现象便是其一。

《食育白书》中介绍,以米饭为中心的「日本型饮食」文化。 图/平成29年度食育白书

食育政策在日本各级中小学里大力推广,图为东京一间小学与当地的菜农合作,强调使用在地食材的营养午餐。 图/欧新社

▎一个人吃饭,有问题吗?

《食育白书》综合各研究资料指出,孤食者的饮食习惯相对较不健康,倾向于快速、高热量的饮食,也可能有三餐不定时定量的问题。相反的,与他人一起用餐的「共食」者,在摄取蔬菜水果等方面,频率相较于孤食者来得高。

除此之外,孤食与共食者之间不只是饮食生活的差异,心理健康也有好坏的影响。《食育白书》的研究提到,共食频率高的人,相对于孤食者比较不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精神状况较佳。以多所中小学的研究调查为例,结果都显示了有共食习惯的学生与孤食频率较高的学生相比,孤食者精神散漫、不愿意上学的比例会高出一些。

调查孤食者单独用餐的原因,其实有超过一半是出于非自愿的无奈:「不想一个人吃饭,但工作和时间难以配合」的人占35.5%、「不想一个人吃饭,但找不到对象一起用餐」的人占31.1%,不过也有27%的人是属于「一个人吃比较方便,并不介意孤食」。

孤食现象比较棘手的问题,在于孩童与老人。随着社会人口迈向高龄化,在高龄族群当中孤食者的比率也随之升高,孤食老人较容易造成忧郁,据政府资料统计,高龄的孤食者当中,男性得到忧郁的机率提高2.7倍、女性则是1.4倍。此外,孤食老人也更易引发营养不良、乃至于饮食造成的健康风险(噎到、呛到等等),也间接构成了孤独死问题的原因之一。

随着社会人口迈向高龄化,在高龄族群的孤食者比率也随之升高,而孤食老人较容易造成忧郁问题。 图/路透社

《食育白书》中统计,孤食者也容易倾向用速食果腹,造成营养失衡。 图/路透社

孤食现象也同样发生在孩童身上。在孤食者的人口组成方面,单亲家庭的比率虽然不像核心家庭、单身者来得多,但数字依旧是逐年成长,连带着在单亲家庭之中,较容易出现孩童孤食的问题。而根据《朝日新闻》调查,在低收入家庭里的孩子,也同样有孤食的倾向。

为了解决孩童孤食的问题,日本的民间团体或NPO组织,在近年陆续开办了社区型的「儿童食堂」(子ども食堂),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餐食,让大人、小孩可以聚集在食堂中共食,既解决三餐问题、也达到亲子支援的功能。

根据《朝日新闻》在2018年4月的统计,儿童食堂目前在日本全国共有2,286所,相比2016年统计的319间,短短2年就成长7倍之多。这些食堂多以一般家庭餐馆的型态经营,部分食堂除了提供餐饮服务之外,也会有料理课程、学习支援等方面的活动。随着食堂在社区当中的拓展,渐渐吸引了高龄者和育儿家长的参加。

有儿童食堂,相应的也有为高龄者设计的共食型态。以宫城县岩沼市为例,当地有同样从社区地域性出发、针对高龄者提供的共食活动,如2003年开始的「日向俱乐部」(ひなたくらぶ),会进行定期的围桌共餐,相当于社区老人服务的支援系统。

《食育白书》特别指出儿童食堂、高龄者团体处理孤食问题的效能,在少子化、高龄化社会中似乎是能看现曙光的解决之道;报告书里呈现了共食者的美好体验,像是参加共食的老人直呼「太开心了」、「真想再来」这样的感想,不过看在一些「孤独美食家」眼里,事情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儿童食堂」提供低价、甚至免费的餐食,让大人、小孩可以聚集在食堂中共食。 图/截自「広がれ、こども食堂の轮!」全国ツアー実行委员会官方网站

▎一个人吃饭,没问题吧?

今年度的《食育白书》发布后,日本各家新闻媒体相继依此报导了孤食化现象的问题,不过反而在社群媒体上引发了相反意见的回响,「成年人一个人吃饭很正常吧」、「一个人吃饭错了吗?」一类嫌政府管太多的言论。

《食育白书》还没有充分说明的是,孤食者的背景脉络、共食未必都带来正面效应的实际差异。以上班族为例,在森严的阶级与团体生活之中,与上司、同事的共食或是下班也逃不了的应酬,反而可能成为压力的来源;当然在这类场合的共食餐桌之上,也未必然都是均衡营养的健康餐饮。

针对《食育白书》提出的孤食化问题,《日刊现代》(日刊ゲンダイ)报导指出,儿童、青少年与高龄者的孤食化确实有其风险,但扣除这些族群之外,也有一些人是属于自愿性质的「积极的孤食者」,也就是《食育白书》中提到,在孤食者中占27%、「一个人吃也不介意」的人。这一类人享受单独用餐的快乐,又或者是孤食反而比较自在、方便。

在工作繁忙的日本都会,餐厅也流行起个人用的「一人専用席」、「个室」,连一般认为是聚餐才吃的烧肉店,也都有孤食化的服务。《日刊现代》引述记者岩波拓哉的评论:

孤食本身并不是坏事。相反的,能够享受孤食的乐趣,才是现代人必备的技能吧。

孤食者也可以不被任何人打扰、无需顾忌地大快朵颐,吃饭时就算扮成洛克人X也没有问题。 图/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