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甲子的温暖 传承四代的手工棉被

陈君明透露,横向、纵向铺棉交叉铺层,正是手工棉被无法机器取代的关键技术。(摄影/曾信耀

来到左营静谧的巷弄间,标示着「棉被」招牌的小工厂,传来绞棉机运转声响民国53年创立的大昌棉厂,是台湾少数制作手工纯棉被与弹棉被服务的传统产业,第四代传人陈君明仍坚持手工制作棉被,传递机器无可取代的手做温暖。

一床手工棉被通常都是一个棉被师傅,从开棉车缝独立完成。(摄影/曾信耀)

传承四代,百年家业

入冬之后,铺棉机器运转声持续响个不停,传统手工棉被工厂淡旺季分明,旺季只有冬天一季,短暂又密集,「我们这行就忙两、三个月,要养家温饱没问题,但也存不了多少钱」,大昌制棉厂老板陈君明在绞绵机来回走动,一边聊着传统手工棉被行业的甘苦。

家族四代从事制棉业,迄今已有110年。来自素有棉被窟之称的台南将军,辗转屏东东港、彰化二林等地,最后落脚高雄左营,大昌制棉厂民国53年创立,在地经营超过半世纪,陈君明从小耳濡目染,清楚记得自己十岁时,因为父母吵架,被母亲叫来拉棉线,从此成了这门老行业的接班梯队

这台绞棉机是民国60年生产陪伴老字号走过半世纪。(摄影/曾信耀)

老机器留下时代见证

走进工厂里,水泥筑起的空间,搭配几扇老旧的木窗,老字号的鲜活印象扑面而来。当机器取代人工后,虽不若昔日弹棉花棉絮纷飞的景象,水泥地板仍随处可见散落的棉渣机房里,一台机龄近50年的开棉机、一台从阿公时代使用至今的车缝机,每台机器都是老古董,也是时代的见证。

仓库堆满了国外进口的棉花原料,陈君明说,早年棉花是国家管控的重要物资,必须向物资局采购;虽然现在的蚕丝尼龙纺织材料种类,愈来愈多样化,然而纯棉材质天然又环保,如今纯棉制作的棉被更是稀罕。

开棉时,必须随时补棉、收起卷棉,来回走动。(摄影/曾信耀)

手工制被的厚实温暖

在半手工、半机器的制程中,从开棉、铺棉到车缝,一个师傅约莫两小时就能独立完成一床棉被制作,陈君明回忆,在制棉业全盛时期,五、六个师傅上工,制棉厂几乎是24小时,日以继夜地赶工,「铺棉的床板就是师傅睡觉的地方」。相比之下,日治时期因为没有机器,纯手工弹棉花,一天最多制作两床棉被,不只师傅功夫必须非常纯熟,长时间背着弹弓、推着厚重的轮斗,拉棉线时也得两位师傅协力完成,那才是真正的体力活

将棉花交给绞棉机整理后,变成平整的一大片,陈君明就在工作枱来回走动,还要计算一床棉被的重量。开棉完成之后,他熟练地拿起竹竿卷起的棉花,开始一层层铺棉,先是横向铺棉,再来纵向铺棉,交叉铺层、层层比例均匀,宛如变魔术般的翻被之后,一条棉被基础成型,就可以封口了。相较机械自动化流程所生产的棉被,陈君明透露纵向、横向铺棉不易被拉扯变形,棉被比较耐用,这也是手工棉被无法被取代的优势所在。

「我们这行业差不多再十年就没有了,没有年轻人要学这门功夫,现在大多数师傅都70多岁」,陈君明感叹传统手工棉业师傅凋零,因此对于来访的报导感兴趣的民众,多来者不拒,不厌其烦地示范棉被制作,畅谈家族制棉历史,希望为台湾手工棉被传递温暖心意

陈君明折起铺好的棉花,就像变魔术一般,才两三下就完成翻被。(摄影/曾信耀)

大昌制棉厂

地址高雄市左营区左营大路6巷61号

电话:(07)583 8185

本文作者:陈婷芳

《Takao乐高雄》2020/12 NO.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