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计算正从实验室阶段走向生产系统阶段

在“数据作为要素”的顶层设计下,金融行业可以融合多方数据,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从多维度分析评估企业个人信用,对防范和管理信贷风险市场风险,对反欺诈和反洗钱,对保障我国的金融安全和市场稳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020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正式发布《多方安全计算金融应用技术规范》金融行业标准,旨在鼓励相关银行等金融企业使用多方安全计算技术,解决金融数据共享与数据隐私保护之间的难题,更好的发挥数据潜力。2021年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业数据能力建设指引》,其中第13.2.2工作措施中指出“按照JR/T0196-2020、JR/T0149-2016等,积极运用多方安全计算、标记化等技术,提升数据交换安全性”,旨在为金融机构开展数据工作指明方向、提供依据,鼓励企业使用隐私计算相关技术。

政策助推下,隐私计算行业快速发展,已经从理论实验室阶段发展到生产系统阶段。然而行业中也出现了诸多技术厂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这在银行等金融行业客户在选择具体厂商的时候造成了一些阻碍,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对各家技术进行评价,并且各家评测标准也不统一。因此,行业权威机构检测与认证成为了厂商、银行等企业的共同诉求。

国家金融科技测评中心银行卡检测中心)中心作为国家级的评测机构,根据多方计算技术研究情况制定了多方安全计算测试标准,并启动金融行业多方安全计算应用技术测评工作。近日,首批测评工作结束,华控清交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蚂蚁智信杭州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上海富数科技有限公司等六家企业通过检测。上海富数科技有限公司表示,在此基础上,多方安全计算产品在金融行业的应用还有更多难题需要突破。在具体应用中,发现存在因为使用不同厂商产品而导致彼此之间不能互联的情况。作为大数据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无法互联互通肯定是不行的。不能说A用了一家的产品,B用了另一家产品,那么AB就不能合作了,这样会从一个“数据孤岛问题”,转化为一个“隐私计算技术孤岛问题”。现在的隐私计算,需要一个类似TCP/IP的协议,让各家产品可以互联互通,这就是目前隐私计算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亟需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