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冠军系列报导八-福华明镜 跨足车用、建筑领域
福华明镜小档案福华明镜第三代-福华董事长黄悦书(右)、董事黄彬书两兄弟,齐心协力,拚事业。图/刘朱松
一位卖菜郎-福华明镜企业第一代创办人黄福来,国小毕业后,远赴台北卖菜,赚了不少钱,因从事手工制镜的大姊,邀请其入股,没想到,后来大姊退股,将事业转卖给他,才谱出台湾明镜业界的传奇故事。如今,福华明镜家族经营由第二代三叔黄建新,辅导传承至第三代-福华董事长黄悦书、董事黄彬书两兄弟,并从原先的家用明镜、车用后视镜,再跨足建筑玻璃等领域,开创公司营运新愿景。
福华明镜1945年在鹿港成立,家中排行老五的黄福来,取公司名字,是以其名字中的「福」命名。黄福来创业时,当时台湾刚光复,战后物资缺乏,当时只要能做出东西,在市场都很容易销售,反而卖菜门槛并不高,很多人都可以做,但如果做工业产品,就会跟其他人不一样。此一思维转变,让黄福来从原来卖菜,跨行制镜的工业产品,这个尝试也打开他人生另外一个机会。
黄悦书说,他爷爷当时制镜技术基本上都是「土法炼钢」,因成品率不高,加上制镜主要材料-白银很昂贵,所以营收不如预期,他爷爷的大姊最后将股权转卖给爷爷。也因白银很贵,爷爷总是要尝试还原做坏的材料,有一次银液调配失当的还原试验中,这桶化学混合物发生爆炸,导致他双眼失明,这也成为其人生一大憾事。
福华第二个转机是1960年以后,他父亲黄建荣刚退伍回到公司服务,认为若一直用手工制镜,跟大家技术条件都差不多,无法与竞争对手做出差异化;后来,学历高且日文流利的祖母,透过管道找到日本大阪的「制镜专家」。
黄建荣母子俩还联袂赴日本请益,寻求更高技术,日本专家当时只简单对他们介绍机械制镜过程,并画了一张简图,黄建荣回台后,按照携回的简图,1976年自行摸索组装完成自动制镜机,成为当时全国第一部水平式镀镜设备,从此拉开与竞争对手的差距。
福华1982年成立车镜厂、1983年成立车用镜片厂,跨足车镜领域,当时车厂客户包括福特六和、三富、羽田、大发及裕隆等车厂。1980、1990年代是「台湾钱淹脚目」年代,住宅、办公大楼愈盖愈多,对于建筑玻璃需求与要求,愈来愈高,福华又趁势跨足建筑玻璃。
另一个转捩点,福华2003年在大陆上海嘉定设厂,成为公司大陆华中地区第一个工厂。其设立的缘由,是福华第二代黄建荣与其胞弟讨论后认为,与其跟欧美OEM大厂拚「汽车后视镜总成」,还不如改做后视镜的「关键零组件-弯曲镜片」。
没想到,此策略奏效后,福华在大陆市场后视镜的「弯曲镜片」前景看好。欧美汽车零组件公司,知道福华可提供后视镜的弯曲镜片,在彼此竞争关系已不存在之下,很快就变成供需客户关系,进而开启公司另一个事业部门。
福华2006年在江苏南京,成立福彬汽车零部件(南京)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包括福华、日本知名汽配公司,及台湾知名股票上市汽车零件公司共同投资,往来车厂客户为马自达汽车,由黄悦书三叔黄建新负责营运。
黄悦书透露,福华接下来计划将前往东南亚设厂发展,最大考量是全球主要车厂都在泰国设厂,公司计划在泰国北柳府设厂,由胞弟黄彬书负责筹设事宜,希望明、后年设厂,就近供应日系及欧系当地车厂的车镜;另也将交给重型机车的哈雷、宝马(BMW)机车及杜卡迪(Ducati)等客户的车镜,以期在东南亚车镜市场闯出一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