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全球反制洗产地趋势
(图/美联社)
「洗产地」主要是指违规标示产地以逃避制裁。例如在美中经贸对抗下,美国对由中国大陆进口产品课征惩罚性关税。所以原产于中国大陆的产品,将产品运往第三国,再以第三国名义出口至美国,企图规避惩罚性关税。
反倾销税也会发生洗产地情况,例如被欧盟课征反倾销税的某国产品,将产品运往第三国;再标示第三国为产地,迂回出口至欧盟以规避反倾销税,欧盟对此迂回倾销的洗产地行为,订有严格的规定。此规定通常也被称为「螺丝起子条款」,意指在第三国只用螺丝起子进行简易装配,并未从事深层加工,突显其刻意逃避反倾销税的情形。
洗产地由来已久,各国也有相关反制措施;不过近来洗产地行为更为普遍,因而引起更高的关注。
由于美国对中国大陆持续课征惩罚性关税,为了防止大陆产品经由第三国出口至美国,美国不断强化相关查察措施。另外近年来美国课征反倾销税案件数目增加,迂回倾销的情形时有所闻;其中以被课征反倾销税的中国大陆产品,透过东南亚进行迂回倾销的途径较为普遍。
其次在俄乌战争延宕下,欧盟对俄罗斯出口禁运范围不断扩大,欧盟也发现欧盟对部分俄罗斯邻国出口激增;但并非来自这些国家国内需求增加,而是再辗转出口至俄罗斯,以规避欧盟禁运制裁。欧盟为此增列更多反制措施,以杜绝此现象。
另外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下,贸易限制措施数目大增,洗产地案件不但层出不穷,手段也不断翻新。各国一方面增加防制洗产地的相关规定,另外也投入更多资源,强化边境查核机制,以确保本身利益。
台湾过去时常被他国进行洗产地调查,主要是中国大陆被制裁的产品,透过台湾洗产地,以消除大陆产地标签。另外由于台湾仍禁止约2500项产品输台,也有中国大陆产品,透过第三地迂回出口到台湾。
为了遏止洗产地,台湾在2019年修订贸易法,主要是针对为规避各类贸易制裁,而将中国大陆制造产品洗成台湾制造的行为,将罚款最高金额原先30万提高到300万。因为少数台湾厂商洗产地不法行为,导致当事国会加强查核所有台湾进口产品,不但损及台湾声誉,所有守法业者通关时间及贸易成本均会增加,而受到池鱼之殃,所以有必要加强管控。
不过目前政策是以防止将中国大陆产品「漂白」成台湾产品为主,并没有约束其他途径的洗产地行为。例如被外国课征反倾销税的台湾产品,将台湾制造洗成第三国制造以规避反倾销税;此种同样损及台湾商誉情形,未来也应加强规范。另外,我国也应考虑在现行「平衡税及反倾销税课征实施办法」中,增列防止被台湾课征反倾销税的外国产品,透过第三国迂回倾销到台湾的规定,以保障国内业者权益。(作者为中华经济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