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ing C. 陳穎/來自和菓子的啟發:提升文化意識,為傳統找到現代價值
因为过去长时间待在欧洲,和对日本一景一物如数家珍的台湾读者们不同,我在过去十年中仅仅去过一回。话虽如此,在移居法国前我也曾相当憧憬日本文化,收看日剧的资历超过20年,对日本并非一无所知。此次其实也非因为日本国境开放、迫不及待前往观光,而是由于过去两年中学习日文稍稍有点进步,希望能趁此时身在亚洲,探访这个充满独特内蕴、在甜点文化上更几乎可与法国直接匹敌的国家。
在京都随处可见传统糕饼店仍与现代生活安好共存之景。图/Ying C. 陈颖 提供
由于预计在京都停留三个月,当地甜点文化、特别是和菓子,便是此行的重点观察对象之一。虽然同时还有其他任务要完成,无法一心花在甜点上,但两周下来,也着实感觉到这个城市的惊人之处。此地甜点的无所不在,比起巴黎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
以和菓子来说,超过百年的名牌老店比比皆是不在话下,巷弄中也随处都能看到融入社区生活的店家,而百货公司地下街和车站商场内,更是商店鳞次栉比,若稍稍入神后再想空手而返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即使硬要将和菓子视为与现代生活有着相当距离的「传统」(虽然在京都完全不是实情),认为这或许不是一般人平日的选项,只要走入便利商店,同样会为此地人们的甜牙齿程度感到印象深刻。琳瑯满目的新鲜与烘焙甜点占据寸土寸金的货架,且价格多半位在200至400元日币之间,一般人可以轻易负担。如果不是甜点早已生根在日常之中,不可能看到此等场景。
若将目光投向出版品,此地甜点烘焙书籍多如繁星,这点其实从台湾每年巨量翻译日文书即可窥知一二。但令人感动的是,除了甜点食谱书,日本更有许多关于甜点文化与历史的高品质书籍,而且和台湾几乎全由作者或研究者一人独立完成不同,包含许多来自专业职人与企业的努力。
许多百年糕点老舖在保存店家发展史之外,将自身经历过、甚至参与塑造的相关社会变迁、风潮、文化等,以高规格记录留存,如虎屋有自己的菓子资料室、也成立虎屋文库,不仅经常举办各种展览,也定期出版相关学术研究论文集及相关书籍,从许多有趣的视角研究和菓子与日本甜食发展,例如从各时代史料中看和菓子、锁国时代外国人享用的甜点、喜爱和菓子的名人等等。
俵屋吉富也在京都设有京菓子资料馆,展出如过去实际使用过的和菓子木模、设计图,以及最早从中国唐代传入的唐菓子复刻品等文物,免费开放给公众参观。和法国大厨们几乎皆著作等身有异曲同工之妙,糕点师傅们并非只是制作者,更是文化传承与塑造的积极行动者。
前周我刚好赶上一个有趣的京菓子展览,是在江户时代保存下来的历史建物中,展出由专业职人将一般民众设计的和菓子实际制作出来的成品及优秀个人实作,并开放参观民众现场投票。而我在每天下午于京都小巷的漫游中,更清晰地感受到和菓子如何与现代生活接合。即使是巷弄内小小的糕饼店,同样会在贩售的商品中毫不马虎地从食材到外型皆反映季节递嬗。
到了特殊节日或活动时,人们同样遵守那些千年来的传统。譬如过去在亥月(旧历10月)亥日亥时品尝、带有能无病息灾含意的「亥の子饼」,在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中就曾登场,但如今在京都大小糕点店,每年11月仍能看到它的踪影。京都的许多寺院也提供茶席,如北野天满宫与附近老店老松合作,游人因而能与百年前的人们在同一片美景下共享美味。
对京都人来说,和菓子虽拥有悠久历史传统,但绝非在博物馆玻璃柜中被定格展出的文物,如同法式甜点一般,都是现在进行式,其内涵仍在不断地更新与扩充之中。我虽然一直以来观察研究的主轴是法式甜点,但对台湾的传统糕点同样有所期待。纵使台湾生活及饮食习惯和日法两地皆有差异,不可一概而论,但珍视自己的传统与文化之心是一切行动的源头。若有一天,台湾人能用和追逐法式甜点相同的热情,回过头来善待传统糕点,或许我们才能真正创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