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痞子英雄2》:少了温度的爆破
文/郑秉泓
关于《痞子英雄2》。有雷有剧透,请自行斟酌。基于台湾电影产业的愿景和立场,《痞子英雄》从电视到电影确实是很重要的里程碑。然而正因为揹负了这样一个期待(或包袱),它被我们以更严格的标准来检视着,而无法以「台湾难得有这样的片型」乡愿地将片中大大小小的瑕疵轻轻放下。
上回是没有了痞子(仔仔)只剩下英雄,这回是连英雄也不见了。我所指的不见当然不是赵又廷不见,而是在这部续集片中,赵又廷成了「活.动.道.具」。那个很容易爆冲的吴英雄当然还在,但他的所有表情、肢体动作,成为了一种工具性的存在,就连与「新任痞子」林更新的磨合,也仅仅是为了符合剧情所需。事实上,我以为这正是《痞英2》最大的问题,一部好的动作电影该有的元素都有,结果却少了温度。
少了什么样的温度?少了黄渤演的徐达夫出现的每个片刻,尤其是满身炸弹的他对吴英雄说自己跟杜小晴过了十六、七个月的好日子时的表情那样的温度。在黄渤退场之后,那样的温度就彻底消失了,吴英雄的冲劲、陈真的嘴皮、蓝西英的担忧、蓝西恩的愤怒、黄世楷的尽责,全都沦为一种为剧情所需的机能性的反应。很难说他们是木头、没有表情,他们也并非乱演一通,但是这部续集电影确实出了问题。或许最大的问题出在本片的大魔头:导演兼蓝西恩的扮演者蔡岳勋身上。
据说这个大魔王角色,本来是要请言承旭演出的。我想言承旭此时此刻应该松了一口气。每个演员都想梦想拿到一个有突破、有发挥的挑战性角色,蓝西恩这个角色在设定上具备一切梦幻元素,唯一的问题在于:克里斯多福诺兰已经在《黑暗骑士》中协同希斯莱杰创造出小丑这样一个经典角色。蔡岳勋今天打造了一个似像非像的山寨版本,就算哪位优秀的演员胆敢接演然后也确实演得还可以,仍是注定要输给观众心中对希斯莱杰的爱与回忆,更何况如今是由很久没演戏(虽是演员出身)的蔡岳勋亲自上阵(其妻于小惠在他演出时担任执行导演),不仅在造型与气势上先输了大半,表演上更是全然无法传达这个角色的悲剧色彩,他的偏执他的疯狂他的愤怒他的委屈,全都只是以一种僵硬的念稿方式传达出来。蔡岳勋已经在电影版首集中证明了戴立忍可以被错用到什么地步,而这一次,关于蓝西恩出现的每场戏,更是证明了蔡岳勋真的太不懂坏人。
这么说,难道蔡岳勋就懂好人了吗?我实在纳闷那个性格单纯想法直接只会一迳爆冲的吴英雄究竟哪儿去了?刚正不阿的吴英雄和痞子搭档之间那种惺惺相惜的腐趣味难道就这么丁点儿吗?电视剧有非常足够的篇幅去经营赵又廷和周渝民之间的化学作用,电影版首集则因为黄渤实在是太优秀的演员优秀到足以激发出与他对戏的每位演员的潜能(包括关颖),这回的小鲜肉林更新说鲜不鲜说痞不痞大多时候有就只是扬起嘴角逞个口舌之快,身为观众的我委实感受不到这对「不可能的搭档」如何从互不对盘逐渐发展成为齐心协力的生死之交的过程啊!
坏人的恶缺乏共鸣,好人的善或无奈又索然无味,《痞子英雄2》的少了温度即是如此。我以为此点远比片中那些未臻完美的视觉效果更为干扰。更别提这部续集的音效似乎少了层次感而显得异样粗糙(我在威秀看的,应该不是威秀音效问题,看第一集时也不觉得音效粗糙),节奏虽比首集快上许多但却少了令人喘息的空间,全片甚至还硬塞进一个莫名其妙的「置入性行销」古力娜札(她的经纪公司或是金主究竟投资了多少钱?)……。
《痞子英雄2》是一部非常认真制作的电影,蔡岳勋也很有诚意地针对首集诸多技术环节的缺陷做了修正与改进,然而这部续集电影早已放弃了当初电视剧最有趣的设定,对于黑与白的不断质疑和辩证,以及当初创见的架空海港城与台湾现实的隐隐连结,从电影版首集到电影版续集,场面越搞越大,但是当戏剧最核心的初衷开始模糊失焦之际,原先最迷人的部份也就逐渐稀释掉了。
做为一部高收视率电视剧的电影版,《痞子英雄2》当然不是《犀利人妻电影版》那样投机的灾难;做为一部目标华语市场的大片,《痞子英雄2》不至于如《花漾》那般荒腔走板沦为一场笑话,它甚至还比诸多华语动作大片如陈木胜的《全城戒备》之流要好。然而,它终究只是一部看完之后会感到空虚,甚至无法回味的不甚了了的B级娱乐片(但我想蔡岳勋并非只是要复制一部好莱坞A级电影那样简单,他是想要创造一个世界观、一部华语A级娱乐大片的),我确实有被娱乐到,但无法留下太深刻的印象。在全然往好莱坞类型片靠拢之际,在永无止尽的追逐、搏击与爆破之外,《痞子英雄》最关键的品牌特色究竟在哪里?正因为蔡岳勋的认真与投入,《痞子英雄2》的成绩(无论品质还是台湾票房),更令人不忍。
作者介绍:郑秉泓,有时也以英文名Ryan发表影评,在大学教书,也策划影展,着有《台湾电影爱与死》,编有《我深爱的雷奈、费里尼及其他》。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