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希望在世界另一端》 用喜剧吟唱悲歌

图文/镜周刊

深夜,一个叙利亚难民踏上赫尔辛基的码头;另一边,一个芬兰男子扔下钥匙戒指、开着车子离开酗酒的老婆。2名主角曾在马路上四目相接几秒钟但没发生什么事,一直要到电影演了1个小时后才不打不相识。

在这之前,编导两条线平行发展、交错剪接。难民寻求政治庇护,到移民局接受侦讯,聆听判决。离家男子变卖了自己所剩的成衣,用赌赢来的钱顶下一家餐厅。叙事手法本身就饶富趣味,巧妙不在其难度,而是弦外之音,两条线看似没有关系,就像很多人看待世事、自扫门前雪的角度一样,但如果有天难民窝到了你餐厅的垃圾桶边,除了赶他走,你还可以做什么?

郭利斯马基的个人风格已经到了如臻化境地步扑克脸、少对白、冷幽默,但是再多的极简主义,都藏不住那颗暖呼呼的心。当这两条线结合为一、这两个男人产生撞击时,有了另一种可能,不是英雄主义、而是更人性的善。之所以动容,是相较于当局的有眼不见与见死不救(新闻报导难民的故乡已被夷为平地,法官却觉得危机没想像严重),以及排他者的盲目暴力(甚至捅了人还搞错人家从哪来的),这些雪中送炭迷人,那怕只是帮忙开个门、一通电话或是一碗热汤,都让我们重拾一点信心。而这份良善也显然折射到他自己的婚姻而有了自省。

世界的残酷并没少,那不代表作者就得无情。相反地,正因为洞悉了阴暗,才理解微光的迷人。郭利斯马基近乎完美地示范了作者内涵形式的完美平衡,言简意赅的场面调度还能摆进6首酷到不行的歌曲而无违和,连小狗都能意在言外而画龙点睛。他的电影自成一个世界,也对这个外在这个现实世界提出坦诚的谏言。

更多镜周刊报导【影评】《没莱坞天王》 一则陌生的电影传奇【影评】《大娱乐家》 言之有物的华丽大秀【影评】《东方快车谋杀案》 没有推理,但有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