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AI翻译手语」助听障!台中一中设计获旺宏科学奖金牌

▲台中一中利用AI,将手语翻译成中文,夺下旺宏科学奖金牌。(图/旺宏基金会提供)

记者许敏溶/台北报导

AI成夺金利器!台中一中团队,看到疫情期间指挥中心直播手语翻译,联想到可利用AI技术翻译手语帮助听障朋友点子,再透过设计「词汇辨识模型」及滑动窗口演算法,计算手语句子中所含有词汇,借由大型语言模型翻译成中文文法,达到手语的辨识与翻译,辨识准确率近9成5,夺下本届旺宏科学奖金牌。

有「高中的诺贝尔奖」之称的旺宏科学奖今(2日)举行颁奖典礼,今年由台中一中的「自监督学习在台湾手语辨识上之应用研究」,以及北市内湖高工的「以多任务学习MTL深度学习网路建构识谱吹笛机器人」,共同获得金牌,每队各获颁40万奖学金。

台中一中黄政尧、蔡允成、陈宥家三人,运用机器学习设计出一套可翻译台湾地区手语软体。队长黄政尧表示,在疫情期间,防疫指挥中心直播影片中会有手语翻译,带给团队启发,想说若能透过AI技术翻译手语,了解其中涵义,一般人就可以与听障朋友「沟通无障碍」。

该团队透过设计「词汇辨识模型」及滑动窗口演算法,计算手语句子中所含有的词汇,再借由大型语言模型翻译成中文文法,显示在字幕上,达到手语辨识与翻译。黄政尧表示,目前可识别辞汇量为242个,辨识准确率近9成5,未来希望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中,作为与听障人士交流的沟通好帮手。

▲内湖高工利用AI技术,开发可自动识谱到模拟真人吹奏竹笛设备,获得金牌奖肯定。(图/旺宏基金会提供)

此外,内湖高工赖冠铭、彭念祖、张友铭三人作品,打造可自动识谱到模拟真人吹奏笛子。队长赖冠铭表示,团队打造的吹笛机器人,除了利用AI可自动识谱外,更突发奇想透过风门的一开一合模仿人类吹气技巧,搭配设计专属的机械手指与模拟吹笛口型的吹嘴,并控制吹嘴角度与吹气流速,可吹奏出媲美真人的中国笛旋律,并透过吹气控制、指法运动、音准校正、乐谱辨识等四大面向,成功设计「不走音」的竹笛吹奏机器人。

▲旺宏科学奖今天颁奖,所有得奖团队合影。(图/旺宏基金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