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别了!亲爱的父亲」 李安妮追忆与李登辉66年的父女情怀
故前总统李登辉19日于淡水真理大学举行追思告别礼拜,亲属家人齐聚一堂,送他最后一程。次女李安妮的追思文以「永别了,亲爱的父亲」为题,写下父女相处超过66年的情怀,尤其在1996年首次民选总统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我的父亲不是我的」,不应该独享父亲为她所构筑的那既自由又安全的舒适窝。
▲李安妮追思父亲、故前总统李登辉。(图/记者林敬旻摄)
▲李安妮与父亲李登辉感情深厚。(图/翻摄李安妮脸书)
追思全文如下:
永别了,亲爱的父亲
次女 李安妮
1999年的春天,为了出版《华枝春满》庆祝爸妈的金婚纪念,我满怀愉悦祝福的心情,首度以文字公开父母与我超过40年的温馨生活点滴。
21年后的今天我则是在内心万分哀痛与不舍的情况下,再度以文字来追忆父亲与我超过66年的父女情怀,两样心情却是一样的感恩。坦白说,父亲在我40岁之前始终视我为幺女在呵护疼爱着,对我没有太高的期待,也没有给我太大的压力,但也因此让我享有了最大的自由度。我可以读我自己想读的书,谈我自己想谈的恋爱,做我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规划自己想像的人生,偶有拆框、翻墙行为,只要没有超越红线,都是被允许甚至可能获得称赞的。
从一个女性主义者的角度观之,父亲让我始终拥有自主的选择权与机会,应该算是幸福的,但我却常常抱怨他没有把我当儿子看待。此刻深自反省,也许是自己资质驽钝、努力也不够,无法跟上爸爸的脚步所致,相较于我这个年代生长的多数女子而言,我所拥有的条件与机会其实是足够好好追随父亲,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才是。感谢父亲,往后我将会加倍努力。
在我40岁之后,由于台湾社会已逐渐转型为多元开放、自由民主的国度,我也从原本只拥有来自家庭的宽容,增添了来自社会的自由度,加上刚从英国留学回来,开始懂得探索父亲与大社会的连动。在1996年首次民选总统的近百场助选活动过程中,从许许多多老百姓的手中、眼里与言谈间,透露出期盼他能灌溉给这块土地更丰沃的民主养分,提供给人民更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我深刻体会到「我的父亲不是我的」,我不应该独享父亲为我所构筑的那既自由又安全的舒适窝,而应该借着所拥有的相对较佳条件,更积极投入社会,协助弱势者也能拥有自由的选择与机会,获得公平的对待与幸福。
2000年之后父亲卸下公职,改以更贴近台湾土地与人民的方式,继续呵护关心这民主初长成之国家的各项发展,我也才有机会更近距离观察父亲如何去实践自己的理想。这一段日子里,盼望能与父亲出游海外的梦想也得偿宿愿,尤其在几趟日本行旅中,深刻感受到父亲与日本政界暨民间的连结力。有一回还曾发生一位计程车司机在获知我们是陪同台湾前总统来的成员后,竟然免收我们的车资。父亲为台湾在国际社会的耕耘,可说是深耕至基层民众的内心,这种感动不在当下是绝对无法体会的。
父亲最后在病榻的近六个月当中,无论是形体或是意识都显见逐渐凋零,每回去探望他,内心虽有无限的不舍,但我从未掉过一滴泪水。我了解父亲对生命的诠释,对信仰的倚靠,我坚信他仍在与病魔奋斗,却也同时在等待上帝的恩召。
7月29日,在叶启祥牧师带领下,全家人一起跟上帝祷告,恳求上帝止息家父在世间的劳苦,带领他让他没有任何牵挂,没有任何恐惧,内心充满上帝的爱及平安,回到上帝的怀抱。此刻我意识到我的父亲终于是我的父亲了,但他也将只会出现在我的梦里,长存在我的记忆中。
父亲过世后的这几天,从许多至亲好友、同僚部属、甚至庶民百姓所留下的追思长文或只字片语,我更进一步认识了我的父亲。我也想跟父亲说,我会牢记您对我在知识上、思想上、信仰上以及生活上的所有身教与言教,我也会好好照顾您最牵挂的阿嬷,直到她与您在上帝的国度里相见。永别了,亲爱的父亲,心中满是无限怀念与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