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愈在地的事物愈有价值」 花时间成为家乡的人类学家
文、图/《欧北来旅行观察日记》蔡升达愈在地,愈有价值。「走进许多城市里,却像走进镜子里,脑海中,我好像来过这里,我走出去,却还是到了同样的地方。」旅行笔记本里,写下了短短的这几句话,这个世界长得好像,因为这是多数人喜欢的模样。
徜徉在九曲溪中,船伕惬意的撑着小船,沿途向我们介绍着他的「家」,世代都居住在这里,两旁峭壁上有着文人雅士们题字留下的历史刻痕,溪水旁还有补着鱼的人家。
「嘿,你们看,我们头顶上,离水面几百公尺的地方,有着三千八百年前葬在悬崖峭壁上的『悬棺』,是如何将棺木放置在这么高的崖壁上,是至今都解不出的谜题。」
潺潺水流声、船伕大哥的吆喝声、虫鸣鸟叫声、竹筏的碰撞声,没有特别的加诸任何装饰,依然如画。这里独有的、原来的生活,「人在画中游」,原本只是文字的文字,因此有了画面与生命,就此刻在我的海马回中。
我们都在追逐浪花,却忘记欣赏能够形成浪花的最动人本质,是水。如何从土地之中「长出城市」,结出当地独有的文化生活果实,那会是聚焦世界眼光的绝对因子。
「愈在地,其实,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