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件多达8000个! 陆用3D列印空对空导弹降成本
▲中国运用3D列印技术,制造空对空导弹(air-to-air missile),降低武器装备的制造成本,图为霹雳-12空对空导弹。(图/翻摄自大陆网站)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会涛表示,3D列印技术已逐渐普遍运用于各领域,现在更将相关技术运用在制造及生产空对空导弹。值得注意的是,他是中航工业空对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先前有报导称他带领团队成功研发「空对空反辐射导弹」,技术领先全球。
专攻空对空导弹的樊会涛,曾表示导弹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有八大元件、8000多个元器件,牵涉100多个学科领域。根据《中国航空报》报导,目前正参加「两会」的他指出,空对空导弹为战斗机主要空战武器,与地面导弹相比,具有尺寸小、重量轻、使用灵活等特性,所以能够率先运用3D列印制造,且3D列印可节省模具,减少机械加工的过程,降低武器装备的制造成本,在军事武器领域价值会日益显著。
被誉为「中国3D列印先驱」的王华明教授,2015年12月当选中国工程院资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他主攻的「金属构件镭射熔化沉积增材制造技术」,就是利用金属微量熔融或烧结的沉积技术,将零件层层堆积,其实这也是3D列印的技术。
这项技术已经在多项国产装备中应用,包括歼-15、运-20、歼-11B、歼-31、C-919等飞机、东风系列导弹、卫星,甚至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配备部分包含,歼-15战机的起落架、运-20战略运输机的机身及主起落架接头大型配备、C919大飞机的主风挡窗框、机翼和机体衔接部位,均应用了3D列印技术。
美国老牌军火商雷神公司2015年宣布,利用3D列印技术制造,导弹所有的组成零件,包括火箭发动机、用于引导和控制系统的部件、导弹本身、导弹翅片等,未来3D列印导弹的目标是,允许士兵当场列印并组装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