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入7万等于能力,那不讨好社会的都是鲁蛇?

陈沂认同月薪7万才嫁人合理。(图/翻摄自陈沂脸书)

文/陶本

有女性希望另一半「月薪达7万元以上才嫁」,择偶条件成为时下热议话题,从讨论串不难看到许多叫苦连天的男人,出言反击的男人,不过高雄历史补教名师吕捷说,「7万或许代表的不是钱,而是能力,只是把能力给量化而已。」

吕捷说,「追求更高、更好、更完美,这本来就是人性,而对能力所不及的人、事、物,放弃也是人性。」或许这些都是现实所趋,人类不过是被迫做出选择,然后自然产生阶级种姓制度、物竞天择,好像一切都再合理不过了,搞得我们这些「鲁蛇」(Loser)不禁感叹,残酷啊!

但其实鲁蛇有很多种,一种鲁蛇是对人生没有理想和目标,整天混吃等死,这类姑且不论;另一种鲁蛇是才华洋溢的,是有魅力的,是坚持理想的,是不讨好社会的,却刚好在时代的交界处,使得他「高不成,低不就」,这种鲁蛇在许多艺术家音乐家的故事里时有所闻。

格调的鲁蛇

歌手传记电影《醉乡民谣(Inside Llewyn Davis)》,本片荣获2013年坎城影展评审团大奖金球奖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歌曲提名。由Oscar Isaac饰演歌手Llewyn Davis,描写一位空有才华,但与当下潮流背道而驰的民谣歌手。

1961年的纽约格林威治村,Llewyn Davis在酒馆里自弹自唱,他不很帅,满脸胡须,眼神忧郁呆滞,穿着凌乱,俨然是个失败者模样,但当他开口唱歌的瞬间,可以感觉到他音乐的穿透力和魅力,对音乐的热情,以及他在音乐方面的才华,那是灵魂的表现,表演完他向观众自嘲地说,「既不新又不旧,这就是民谣。」这一句话里,不知道有多少无奈和时不我予

整片没有励志味道,没有剧情转折,看不到情绪激昂和使人热泪高潮,故事线是平淡无奇的。Llewyn Davis出过两张唱片,没分到钱,也始终没红过,漂泊在各个酒馆唱歌,居无定所,拎着吉他到处找友人投宿,对音乐人来说这些痛苦似乎不构成打击,打击最大的反而是有人告诉他,「没有票房、没有收入,天才就是废材。」当有人告诉他,「你还是别唱了吧。」,当有人告诉他,「在你身上我看不到钱。」

说Llewyn Davis是个彻底的鲁蛇也不全然,因为有一首成功的曲子被广为流传,因为这首曲子曲风诙谐,是被时下社会所欢迎的,但在他的观点里,这并不是他所要的音乐,所以彻底的瞧不起,因此没有留下演唱者版权,这是他身为音乐人的骨气和格调,但也因为不去讨好这个社会,让他脱离不了鲁蛇。

《醉乡民谣》的导演在剪接上,做了点巧思开场Llewyn Davis唱完曲子离开后,在暗巷里莫名被揍一拳,便戛然而止,直到整片结束前,情节又回到影片最初,才交代了原来Llewyn Davis认为其他歌手唱得太烂遭人以拳相待,一种轮回的剪接手法,在阐述Llewyn Davis这类的故事在这个社会上是一直反复的,许多人都正在遭逢这样的命运,只是不被人所知。

有些鲁蛇只是不被潮流所吹捧罢了

追求好、追求更好或许是人性,但有多少人因为追求,而忘记自己是谁,忘记了最初的那个自己,被彻底社会化后,我,已经不再是我了。

侯文咏的《白色巨塔》描写一名年轻医生,从最初单纯救人的理想中,看到权力、金钱等等被社会化的不合理,与理想背道而驰的事,年轻时看不惯老主治医师手术台上发飙的态度,但在书的故事最后,当他经历过种种社会化后,也变成主治医师了,他竟然也在手术台上对着后生晚辈大吼大叫

想成为随社会脉动起伏的成功者?还是有格调的、属于自己的鲁蛇?在于个人,你的喜好和选择也是在于个人,只是时下社会的鲁蛇并非醉生梦死,仍有一群在努力挣扎,坚持自我,不讨好这个社会,他们怀才不遇,只是不被潮流所吹捧罢了,能力和才华是不能量化的。

●作者陶本和,居无定所,处处可见踪迹的自由投稿人,大毕。以上言论不代表本报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声音与讨论,来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