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允城遗址出土千件古物 重现元明时期边疆文化

德宏州陇川景允城遗址发掘工作圆满结束。(图/翻摄自云南卫视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云南景允城遗址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近日结束,此次工作发掘面积3000平方公尺,考古人员区域中共清理了60多处房址火塘灶址灰坑窑址遗迹,出土砖、瓦、瓦档、滴水鸱吻石础建筑构件。这些遗迹对于研究元明时期边疆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

景允城遗址位于云南省陇川县城子境内丘陵地带,本次发掘出土遗物主要有各式砖、瓦、瓦档、滴水、鸱吻、石础等建筑构件,出土的建筑构件既融合了汉文化的因素,同时仍保有地区的民族特点。同时还出土了1000多件陶片瓷片铜器铁器等。

陆媒综合报导,此次工作发掘面积3000平方公尺,发掘区域主要位于建设区域的北城墙、东城墙附近及城址西南部。考古人员对北城墙的周边壕沟、东城墙的周边壕沟分别进行研究,在此区域共清理了60多处房址、火塘、灶址、灰坑和窑址等遗迹。发掘探方地层堆积浅的有4至5层,深的则有7层堆积。

▼考古人员挖出坑道,进一步挖掘到砖、瓦等建筑构件。

景允城遗址的年代为元明时期,据有关史料记载,元初,在今瑞丽、陇川境内始设平缅路及麓川路,陇川境内土司叛乱及平叛战争连绵不断。此次发掘工作对深入了解陇川境内元明时期的城址规模格局村落建筑结构等方面,提供了一批重要资料

据《新华网》报导,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康利宏指出,今年以来,考古人员陆续对景允城遗址展开挖掘工作,对遗址内北城墙、东城墙及其外围壕沟进行分析与清理,初步揭示出古城墙基本构筑方式,其中北城墙借助原生山体堆筑加高,东墙体则起于地表

康利宏表示,现场发掘面积达3000多平方公尺,考古人员清理60多处房址、窑址、灶址、火塘、灰坑、沟等遗迹,在古城址西南部区域收获较多。出土遗物主要为砖瓦、瓦当、吻兽、石础等建筑构件,同时还伴有铜器、铁器、陶瓷片等,可分辨出来的器形有罐、碗、盘等。

此外,经初步判定,发掘过程中揭露的房址可分为早晚二期,早期房址为「干栏式」建筑,晚期房址则为地面建式;清理的窑址则可分为长条形葫芦形。其中,长条形窑址推测为烧制小型砖块的窑址,其烧制手法较为独特。专家表示,虽然在考古现场没有发现钱币或其他相关的出土器物,但根据出土遗物特征,结合有关史料记载,可判定景允城的年代为元明时期。

▼许多器具已经残破不堪,看不出原型